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的规范化设计准则

一、施工阶段自动化系统设计要点

在施工阶段,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监测仪器的布局规划及详细的施工图纸设计。

配套土建项目以及防雷设施的施工设计规划。

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确定系统运行的模式及其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系统环境及电源要求

关于系统环境及电源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监测站的接地电阻应控制在10Ω以内。

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的接地电阻应保持在4Ω以下。

在电源方面:

交流电源应满足额定电压为220V或36V,允许偏差在±10%以内;频率应为50Hz,允许偏差在±2%以内。

当交流电源发生断电时,不间断电源应确保系统能正常运作至少30分钟

三、数据采集装置标准

关于数据采集装置,应满足以下标准:

平均维修时间(MTTR)不应超过2小时。

防雷电感应能力应达到500W至1500W的范围内。

四、系统考核与性能要求

在系统考核方面,应注重以下性能指标的达成:

系统时钟的精度应满足在规定的运行周期内,监测系统的月最大计时误差不超过3分钟。

系统可靠性应达到数据采集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6300小时,且自动采集数据的缺失率应控制在3%以内。

五、系统维护与管理

关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所有原始的监测数据必须全部录入数据库。

监测数据应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宜每半年对自动化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测点进行一次人工比对测试,以验证自动化监测的准确性。

运行单位应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制定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规程,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每三个月对主要的自动化监测设施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并在汛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每月对系统时钟进行一次校正,确保时钟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详细的规划和要求,可以确保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都达到专业标准,为大坝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