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比亚迪秦参数图片) L 和海豹 06 DM-i 正式上市,9.98 万 -13.98 万的价格确实令人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次发布会上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油耗进入 2 时代”的口号,因为秦 L 和海豹 06 DM-i 的 NEDC 亏电油耗仅为2.9 L/100 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用更为严苛的 WLTC 标准,80 km 的秦 L 或海豹 06 DM-i 的 80 km 版本的 WLTC 亏电油耗为3.8 L/100 km,相比秦 PLUS DM-i 的4.6 L/100 km(二者零百加速都是 7.9 秒),相比降低了 17.4%,可以说提升是非常夸张的。这就好比已经跑进 10 秒的博尔特,成绩每提升 0.01 秒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发布的 DM 5.0 的结构基本和 DM 4.0 一致(一个发电电机+一个驱动电机+发动机单挡直驱),没有用上网上流传出的使用了行星齿轮的专利方案。

那么这次比亚迪 DM 5.0 用了什么“魔法”能把油耗降到这么低的呢?

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低油耗首先肯定从发动机入手了,这次比亚迪把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提升到了 46.06%,之前 1.5 L 的晓云发动机 43.04%的热效率已经非常夸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来看,首先这次直接把发动机的压缩比从 15.5 提升到了 16,和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一致(海外版是 16,国内是 15),要知道马自达为了这个压缩比和压燃的效果,还上了 24 V 轻混、机械增压等黑科技,最终成本颇高降油耗也不明显,马自达自己也不重点推了,国内更是早早就放弃了。

另外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举了两个例子,混动系统的发动机介入的时候油耗是非常高的,比亚迪专门对此优化了 16%的油耗,另外发动机的高效区间占比提升 0.7%,综合效率提升 0.85%,这是 100 名工程师 3 年无数次的标定出来的。

三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电系统虽然现在大家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也还是有很多提升空间的。

电机通过轻量化、分段磁钢、超博硅钢片等设计,同时用了双泵耦合以及转子甩油的冷却设计、低摩擦的球+柱轴承,最终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升了 15.5%,EHS 的综合工况效率从 87.6%提升到了 92%,一下子大约提升了近 5%的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池方面,新一代的插混专用刀片电池,通过电芯、成组方面的优化,能量密度达到 115 Wh/kg(插混基本都是功率型电池,这个能量密度算很高了),提升 15.9%,放电倍率达到 16 C(意味着 10 kWh 的电池最高能输出 160 kW 的功率),提升 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在集成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了,DM 5.0 实现了动力域的“三脑合一”(VCU 和两个电机控制器),就是用一块芯片替代传统的 3 块芯片,通讯速率提升 10 倍。

另外这次还使用了七合一(VCU/双电控/升压 DC/OBC/DCDC/PDU)的插电混合动力域控,功率密度提升了 18.3%,电控的最高效率达到 98.9%。

热管理

在热管理方面,特斯拉的“八爪鱼”热管理系统一直是行业的典范,不过 Model 3Model Y,价格都是比亚迪秦 L 或海豹 06 DM-i 价格的 2 倍多,因此特斯拉有热泵空调而比亚迪没有,不过具体来看比亚迪 DM 5.0 在热管理上也有很多特斯拉没有的技术,可以说是 10 万级热管理的天花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的思路和特斯拉一样,就是把电池、前机舱、座舱的热管理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实现高温能耗最高节省 10%,低温能耗最高节省 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在很多电池还在采用液冷的时候,比亚迪已经采用了比较高效的直冷系统,并且从传统的 T 型流道设计改为 S 型,同时还有电池主动均温技术,电池冷量不足时,冷板开始工作,最终电池的均温性提升 45%,能耗节省 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是电池“怕热”,如果电池“怕冷”了咋办,脉冲自加热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了,相当于靠“自己做俯卧撑”来热身。电池脉冲自加热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阻来加热的,比亚迪称其在充电、行车、驻车场景下都能使用,升温速度相比于第一代也提升了 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座舱的热管理了,通过提升压缩机效率,减少热交换时的阻力,根据室外温度、阳光等智能调节温度和风量,让高温制冷少烧百公里 0.13 L 油,制热少烧百公里 0.07 L 油。

这里补充一点,在 WLTC、NEDC 和 CLTC 的测试中是在常温中进行的,并且不开空调(EPA 测试会开),热管理可能在测试中显得不太重要,但在实测中会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秦 L 和海豹 06 DM-i 的很多实测成绩都超过了 2000 km,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提升点:风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看,比亚迪 DM 5.0 是在发动机、三电和热管理方方面面的细节中一点点扣出效率来的,这也是比亚迪十多年的积累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 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量产的插电混动车型——F 3 DM,当时用的是和现在 DM-i 差不多的结构(还多了一种工况,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同时参与驱动),但其 NEDC 亏电油耗高达 10.7 L,今天只要 2.9 L,只有 16 年前的约四分之一。

当年 F 3 DM 上搭载的发动机(增程器)是一台 1.0 L 三缸的自吸发动机,最大 68 马力,电机方面,F 3 DM 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 50 kW,发电机最大功率 25 kW,可以说方方面面和今天的秦 L 都不能比。

从今天秦 L/海豹 06 DM-i 的三电技术、发动机技术、热管理等方面来说,基本已经无可挑剔了,进步的空间也不大了,当然比亚迪的 DM 6.0 已经在开发中了,有钱、有人又有决心的比亚迪还会继续把 2.9 这个带到一个新的更低的数字。

不过当下来看,秦 L 和海豹 06 DM-i 继续降低油耗的一点可以从车身上做文章,那就是风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海豹 06 DM-i 的风阻系数为 0.255,秦 L 的风阻为 0.260,作为对比,定位基本重叠的五菱星光 PHEV 为 0.228。

可以看到相比五菱星光,秦 L 和海豹 06 DM-i 的风阻系数还是有提升空间的,当然其实这次比亚迪已经做了不少改进了,比如主动进气格栅,全平的底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显然还是有一些提升空间的,比如半封闭的轮毂、半隐藏的门把手,关键还有一点——降低机盖的高度

但混动车毕竟还有发动机,无论是横置还是纵置,高度都不低。未来这方面的改进可能需要采用 V 形、水平对置或卧倒的发动机,这样引擎盖高度可以明显降低,从而提升风阻进一步降低能耗,这里不仅指油耗,也包括纯电行驶时的电耗,无形中还可以提升一些纯电续航里程。

结合 9.98 万起的售价,这次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的 DM 5.0 确实可以说是“工业奇迹”了,要知道尺寸更小(短了 195 mm)、重量更轻(轻了 275 公斤)的卡罗拉双擎 WLTC 油耗为 4.06 L/100 km。

这次真不知道丰田还有什么技术是领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