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立峰会上表示,“当前要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房地产下滑直接冲击中共政府的财政收入,5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4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4月国内税收收入66,93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4.9%;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车辆通行费、彩券公益金等收入)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4%。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财政和金融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金融的深度支持难以发展到当今的体量。房地产冲击将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恒大、碧桂园暴雷事件中,盛京银行、沧州银行已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前发生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涉及40万储户共400亿元人民币无法提取,而像这样的中小型银行国内约有4,000家以上,如果金融风险冲击到这些银行,类似河南村镇银行的事件将陆续爆发。

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三大风险,其中房地产是核心风险。过去几年,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把大量融资都投到了房地产,如果房地产爆雷后将产生天量巨额债务,按照各位专家、学者估算债务规模约60万亿-90万亿左右。即便按照最低60万亿的债务水平,地方政府也难以偿还。

参照美日银行危机的发展规律,金融系统风险往往先从资本小、规模小的银行开始,蔓延过程通常是从村镇银行到地方性中小银行,再到股份制银行,最后到国有大银行。国有银行巨头为躲避危机,今年开始陆续在发债补充资本金,近期又开始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券”(TLAC,当发债机构出现重大营运或破产危机时,得以契约形式或通过法定机制将债券减记面额或转换股权)。5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发行了400亿元人民币的TLAC债券;5月23日,中国银行也启动了300亿元TLAC债券发行的定价。

应对危机短期可以依靠发债,但是中长期还是要靠内需,现在的手段只是延缓危机,并不能解决爆发危机的根本问题。近日,广东、四川、山西等省的中小金融机构正在试图通过合并、重组壮大其资金能力以应对危机。

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支撑,2010年之后,一直占据中国GDP的25%—30%。世界银行估算,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13%,“如果考虑供应链投入品,则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GDP的30%”。其间国内多次错失解决房地产泡沫的机会,如今房地产爆雷所引爆的金融系统危机,以及地方政府的超级债务危机近在眼前。如果采取“硬着陆”(按照法律程序清理债务),对社会冲击巨大,或将造成社会恐慌;但是“软着陆”的前提条件如贸易增长、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已不具备,难以有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