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杯奶茶下肚,晚上辗转难眠的相关话题不断。

“想熬夜就喝XX,一喝一个不吱声”“白天XXXX,夜里上阵杀敌”“直接通宵了”“牛马也要起来犁三亩地”……

霸王茶姬的“万里木兰”上新,立马就成了销量王者,但与此同时也有小部分消费者吐槽,当天喝了奶茶,晚上会睡不着、心悸。

不只是针对近期话题度高的这款产品,一些消费者称,自己喝其他品牌、其他奶茶的时候,也会有“晚上睡不着”的情况。

事实上,奶茶是否影响睡眠这一问题,前几年就时有出现,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解法,一句“因人而异”恐怕也很难令所有消费者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王茶姬公开回应,登上热搜

今天,霸王茶姬官方账号就对此回应,其新品“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约等于一杯同等规格的“拿铁咖啡”。

很多奶茶爱好者才发现,原来奶茶里也含有咖啡因,因为茶叶中天然就有咖啡因。一时间,奶茶含有咖啡因能提神成为热门冷知识,引起消费者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约等于一杯拿铁咖啡

01

奶茶里的“咖啡因”含量,

到底有多高?

我们以公开产品配方的两款产品为例,在同等客制化选择下:一款茉莉绿茶为底的鲜奶茶,咖啡因≈103.9mg;另一款红茶为底的鲜奶茶,咖啡因≈149.5mg。

再与某知名咖啡品牌的产品做比较,一杯大杯拿铁默认2份浓缩咖啡含量,按市场上一般浓缩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计算,该杯拿铁的咖啡因含量在180mg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茶鲜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茶鲜奶茶

从咖啡因的角度来说,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略低于一大杯拿铁(含2份浓缩咖啡)。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该报告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量不超过400mg。报告还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

按上述红茶底奶茶含有的咖啡因量计算,每天引用不超过2.7杯奶茶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王茶姬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先说一个冷知识:不论绿茶、红茶还是其他茶叶品种,它们都诞生自灌木植物——茶树。不论大叶还是小叶,老梗还是新叶,因加工工艺的不同,才形成不同的茶叶品种。

比如绿茶,用到“杀青”工艺,师傅在炒茶时,一般锅温会超过200℃,而经由高温处理后咖啡因会挥发;而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只在工艺的最后一步用到烘干处理,一般为100℃左右。不同的茶叶品种,所含有咖啡因不同,影响一杯现制茶饮产品的咖啡因总量。

再来说说“咖啡因”,它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例如可乐、红牛、巧克力等等。在大范围内,茶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是最高的,但也有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咖啡因存在于咖啡、茶、可可等多种物种当中

咖啡的来源地,对风味与咖啡因有很大影响。比如海拔1800米以上产区的咖啡叫做高植咖啡,咖啡因含量较低,一般在0.9%~1.4%;而低于此海拔的为低植咖啡,咖啡因含量最高可达4%。

茶叶也是类似,不同产地、种植环境、采摘部位、冲泡方式,都会造成咖啡因含量有差异,一般在1%~4%。

比较有意思的是:1821年,咖啡因首次在咖啡中被发现了;直到1827年,人们才在茶叶中发现咖啡因。按照科学界的惯例,就以先被发现的咖啡来为这种物质命名。这可能也让广大中国消费者,忽视了茶叶中咖啡因的作用。

02■

基因决定你的咖啡因半衰期时间

重新说回一杯奶茶。

很多消费者喜欢在下午来一杯奶茶,或者在晚上和朋友聚餐时点一杯奶茶。

咖啡因的半衰期为3~4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喝完一杯含咖啡因饮品的3~4小时后,咖啡因的浓度会减少一半。但不同个体,耐受也代谢的水平都不一样。一杯2份浓缩的美式咖啡的半衰期可长达6小时。

至于喝茶、喝咖啡会不会影响睡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因决定的。但怎么喝茶,也跟选择喝咖啡一样,有的基因就适合拿一杯奶茶为加班、为写论文而“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体差异,咖啡因的影响不同

举个例子,在众多说喝奶茶睡不着的话题评论区,总有人表明:“自己丝毫未受到影响。”

本身就习惯喝茶的人,也从不曾考虑茶对睡眠的影响——很简单的道理,他们正是因为喝茶舒服,所以喜欢上喝茶,越喝越多也就越耐受;而那些不适合喝茶的人,在尝试几次后身体不适,也就更少去喝。

那如果,就是晚上喝了,就是真睡不着了,怎么办?也有网友支招,喝电解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分享“治疗奶茶失眠”的办法(图源:小红书)

有人试过了反馈,确实有用。为何?可能是因为补充了钾等元素。还是回到个体差异上,如果缺钾、有低血钾等体质问题,也会表现为失眠,或者是喝了奶茶会心悸。

另外,喝更多的水,也会加快代谢,这可能也是关键作用。

对于此,茶饮从业者确实只能给到建议,含茶量高,不要睡前饮用。毕竟,这涉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只能给出建议,不能做出判断。

一切都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万事万物都有不同角度来看待。

对于咖啡因,美国生物物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J.Murdoch Ritchie博士,在古德曼和吉尔曼的经典著作《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中写道:“人们在使用咖啡因后,可以持续进行智力劳动的时间会更长,也可以做出更完美的联想。对感官刺激有了更纯粹的评估,运动增多。例如打字员,会打得更快,错误变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咖啡与茶

事实上,咖啡在全球市场备受青睐,恰恰是因为咖啡因能提神醒脑。如今“韩国人血液里流着美式”“打工人美式”“大杯牛马杯”等网络梗频出,正是因为市场认知,就将咖啡与提神等同。

而在茶身上,能起到这样作用的,在大众认知中的产品还是“鸳鸯茶咖”。

现在的茶饮市场,真茶加真奶的原叶鲜奶茶品类正在大幅度增长,茶之于茶饮的主体地位,也在被正视。

喝奶茶睡不着、奶茶咖啡因相关问题的讨论变多,也意味着喝茶的人、学着认识茶的人,正在变多。

这一系列市场反应,其实刺激行业人需要考虑的,还是那个返璞归真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消费者,喝好茶。

■文章参考资料来源:

《茶碱、咖啡碱和可可碱》-药物与用药安全,2019-09-09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5-26

《茶叶咖啡因含量多少,哪种茶叶咖啡因含量最高》-茶友网(原中国普洱茶网),2022-10-05

《专家建议成人每日摄入咖啡因不超过400毫克》-中国食品报网,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