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文 |北纬的咖啡豆

编辑 | 北纬的咖啡豆

喷气式战机装备各国空军后,飞行员叛逃事件就屡次发生。原来是飞机性能上来后,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足以使飞行员轻易到达敌国边境。

正是如此世界各国对飞行员爱国教育高度重视,另外还制定了严格的飞行路线,派出同僚互相监视对方等等手段。[白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天高任鸟飞,在那个冷战最严峻的时期,飞行员叛逃屡禁不止。然而苏联有位牛人,他没有性能优越的飞机,反而是劫持一架客机逃亡成功。

01

农田里的不速之客

1985年12月19日晚上10时,一架苏联客机擅闯领空,迫降在齐齐哈尔的农田里。

劫机者正是阿里穆拉多夫-沙米利-哈吉-奥格雷,他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逼迫苏联客机机长改变航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格雷对本次叛逃的解释是,想要到中国来避难。奥格雷1952年出生苏联巴库市,中学毕业后进入萨索夫飞行学校读书。

1972年在阿塞拜疆参加工作,是一架民航局飞机驾驶员。曾有过一段婚姻,但女儿出生两年后妻子便与他离婚。

而奥格雷冲动劫持客机的原因,似乎与他被人虐待仕途不顺利有很大关系。1985年的历史背景下,中苏关系还是僵硬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中国黑龙江省主动打破贸易隔阂,在边境地区搞易货换货的小生意。但中苏高层之间交流近乎断绝,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奥格雷在这种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下,执意迫降齐齐哈尔,想必是在苏联遭受到极大的委屈。

12月的哈尔滨正是深冬时节,天气又静又冷,而奥格雷的突然闯入,可把当时的黑龙江省机关干部们给忙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苏联客机被劫持飞进中国,这可是头一遭,自基层通讯员报告此情况后,办公室的六个电话线路就响个不停。

大家都盯着桌子上的地图,揣摩苏联方面的意图。而这架苏联安-24小型民航客机已经孤零零的在甘南县长吉岗,一块狭长的麦地里停留几个小时。

说来也巧,由于天气寒冷麦地被冻得非常结实,从高处看像一个天然的飞机跑道。安-24这样的小型飞机,稳稳的在冻土上滑行380米后,平稳降落机组成员5人以及38名乘客全部毫发无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吉岗村民都来到农田里看热闹,但没有人认出这是架苏联民航客机。不过由于中苏关系的僵化,飞机上的乘客不敢与外界接触,两边就这样互相观望着。

幸亏民警及时赶到疏散了群众,劫机者奥格雷才走下飞机,尝试与我们沟通。然而没有人会说俄语,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奥格雷只能用手势比划着,告诉民警这架飞机上没有武器,他们全部是苏联普通公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是用一把水果刀逼停飞机,他是打算来中国避难。民警在大致了解情况后,把奥格雷单独押走,而苏联飞机上的乘客则拒绝下机。

02

苏联飞行员劫机促使中苏关系回暖

我们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为飞机乘客送去热水衣物。为彻底搞清楚事件原由,上级领导挑选一位苏联留学生来齐齐哈尔,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我们才终于有机会和奥格雷流畅的谈话。

顾不上旅途劳顿,1985年12月20日凌晨3点,民警在翻译的帮助下审问了劫机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位奥格雷一直在苏联民航分局工作,但勤勤恳恳多年还是个副机长。奥格雷向民航领导提出升迁的想法,可屡次遭到拒绝。

此外他对苏联领导层腐败非常不满,于是斗胆写了一封信给莫斯科,检举自己所在的民航分局领导行事作风问题。

结果该信件并未得到莫斯科方面的重视,只是被移交给当地检查机关处理。然而苏联高层腐败已深入骨髓,他的检举信很快被民航分局领导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格雷遭到针对性报复,他被污蔑精神出问题,强迫奥格雷作精神病检查。之后的几年时间奥格雷工作诸多不顺,稍有出错就会横加指责。

他停飞了三年时间才挺过风波,但奥格雷对生活失去希望,他觉得自己在苏联再无出头之日,而且日后指不定还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因此奥格雷下决心,在这次飞行任务中劫持客机,逃亡邻国避难。而奥格雷的奋力一搏,也意外的打开了沉寂30多年的中苏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飞机上承载的40多人,迫使苏联高层不得不与我们沟通。中苏关系由此开始解冻,飞机乘客有幸参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50年代分道扬镳后,中苏两国互相指责积怨颇深。所以当飞机乘客知道他们迫降在中国农田上时,苏联人觉得这是敌对国家,开始忧虑自身安全问题。

因此当我们劝说苏联旅客下飞机前往贵宾招待所休息时,他们异口同声的拒绝,坚定的表示应该待在飞机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架飞机是苏联国土的象征,只要自己的脚还没着地,就算依然生活在苏联。另外苏联乘客还要求通知大使馆,他们只按照苏联政府的指示行动。

面对飞机乘客古怪的原则,我们也决定放任自由。随着夜幕降临,农田里的气温骤降,齐齐哈尔旷野气温来到零下30度。

苏联客机已经被冻成冰窖,机长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发动引擎取暖。我们再次派人送去两辆面包车,然后把车里的暖气打开,示意飞机乘客到车里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组成员对贴心的服务表示感谢,但他们仍然婉拒我们的好意。于是翻译便走上飞机用俄语对乘客说明明天的安排,他解释目前的时节是齐齐哈尔最寒冷的时间。

如果有需要请一定到面包车里取暖,第二天一早会有人来送早餐。

另一边中苏高层正因为这次劫机密切联络着,预计苏联外交部官员将乘坐专机抵达哈尔滨,随后转乘直升机到农田里安排后续乘客转移工作。

03

来时欢迎走时欢送

次日早上6.30分,我们便送去牛奶面包、鱼罐头等食物,苏联乘客意识到我们的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才逐渐放下对中国的戒备,一边下飞机用餐,一边去旁边的面包车里取暖。当天上午9时,中国外交部工作人员率先赶到,他们再进一步了解飞机乘客的情况后。

提议大家乘车到齐齐哈尔,最多四五个小时他们就能住上当地最好的宾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都可以路上提出来尽力解决。

然而苏联机长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等大使馆给回复,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两个小时过去,苏联大使馆官员终于赶到现场,他们的领事部主任格里山一下飞机就提出三点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面见劫机者第二面见乘客们第三联络苏联大使馆,格里山的目的明确就是要惩戒奥格雷。

我们没有让格里山称心如意,毕竟奥格雷也是一个可怜人。至于和苏联大使馆通电话这个要求,受限于当时的通讯设施建设,荒郊野岭的真是爱莫能助。

而面见乘客们肯定没问题,格里山到达迫降的客机旁。一来就找苏联客机机长,询问他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长一听格里山就是苏联驻华大使馆派来的,马上泪如涌泉拉着格里山到一边说了半小时的悄悄话,生怕我们这边懂俄语的听见。

汇报完情况后,格里山决定留下和苏联乘客一起。令随行两人坐车前往齐齐哈尔给大使馆打电话,又折腾了半晌天色渐渐黑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乘客真是一头倔驴,宁愿冰天雪地里面挨冻也不肯下飞机接受款待。后来还是前往齐齐哈尔打电话的下属,带来苏联驻华大使舍尔巴科夫的口信。

众人才决定下飞机坐我们调来的空调车,到齐齐哈尔市暂时歇歇脚。鸡贼的苏联乘客在收拾行李时,竟偷偷摸摸从包里取出两把手枪移交给我们,原来乘客中有年轻人是苏联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他们愿意把随身携带的手枪上交,想必是已经彻底放心自己不会有危险。到达齐齐哈尔市时宾馆可以腾出两层空间招待苏联乘客,他们享用舒适的房间可口的饭菜。

1985年12月21日我们送给苏联乘客每人一件羽绒服,一个年纪较小的女孩另外得到糖果算是饯别礼物。

苏联高层不允许他们在中国逗留太久,21日下午1时,苏联乘客坐运输机抵达哈尔滨,他们马上要被图134客机接回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行前中苏两国人民办了一场欢送宴会,光酒席摆了6桌子。苏联乘客已经没有刚来时的警惕心理,他们与中国外交人员洽谈。

苏联老者还夸赞中国菜吃起来感觉棒极了,啤酒的口感也非常不错。有苏联乘客甚至想要多留几天再走,毕竟我们照顾的十分周道。

下午6时苏联乘客即将回国,他们热泪盈眶向我们表示感谢,期待下次再见。至于劫机者奥格雷,他因为劫机罪名入狱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服刑地点不是苏联而是中国,奥格雷非常感谢我们收留他。因为当时的情况回苏联恐怕凶多吉少,奥格雷服刑期间表现良好。

他被提前释放并外聘成俄语老师,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他不再是祖国的劫机犯,可以安全的返回阿塞拜疆。

虽然奥格雷嘴上不饶恕苏联,但它突然解体还是令自己感到不悦。所幸自己长时间待在中国,俄语中文都会说。

90年代后期中俄又来往密切,他充分发挥语言才能,后半生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

[1] 广州图书馆·改革开放30年口述史(1978-2008)·【口述史34】张持坚:苏联客机突降中国农田中苏关系缓和的契机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 口述史
[2] 《战略对话——戴秉国回忆录》:与大国进行战略对话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