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史明君心

编辑| 史明君心

<<·——前言——·>>

她是曾经央视的“拼命三娘”,也是《今日说法》的开创者,更是如今“央视名嘴”撒贝宁的入门恩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撒贝宁

在央视期间,她凭借严谨的作风,沉稳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创造了“0失误”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她退休仅仅5个月,就在儿子家中不幸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央视“铁面美人”肖晓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晓琳

临终前,肖晓琳曾留下26字遗言,那句话让其丈夫后悔,也引发了世人深思,她究竟说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晓琳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曾经“央视一姐”肖晓琳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晓琳与《今日说法》——·>>

能担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的人生履历自然是极为优秀的。

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肖晓琳就凭借自己的本事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招生老师发现她的成绩极为突出,觉得肖晓琳报北广可惜了,便想劝说她报更好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广播学院,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谁料,肖晓琳却执意不肯,一门心思要去北广,因为那时的她认为只有北广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广播学院,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进入北广,但肖晓琳不曾懈怠,成绩名列前茅不说,最后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播音系的毕业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大学毕业后,由于一些原因,肖晓琳选择离开北京,回到老家湖南,并进入广播站,成为了长沙第一批广播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肖晓琳认真努力,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这也为后来她进入央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长沙电视台成立,在广播站表现突出的肖晓琳,自然而然成为了市里电视台第一批播音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干了一段时间后,肖晓琳有些不满意了,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就这样,花费足足2年时间,她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新闻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研究生毕业后,肖晓琳被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并担任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刚开始她参与报道了《观察与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察与思考》

说起这档节目,它可是中国第一个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我们可想而知,《观察与思考》的含金量有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刚进央视就能主持这样一档节目,也足以证明了肖晓琳的专业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或许是她觉得自己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所以她于1995年顺应潮流,去了美国留学。

在那里,肖晓琳待了两年,虽然时间很短,但她的感触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后,肖晓琳回国,甫一回到电视台,她就向领导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新创一档栏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档节目不是别的,正是《今日说法》。

而之所以创办这个栏目,主要是因为肖晓琳深造之后,觉得十分有必要让咱们老百姓知法、明法、懂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法律这个词没有太多概念,尤其是一些老实的农民,因为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屡次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了肖晓琳的想法,领导也觉得不错。

就这样,在多方商量之下,一档《今日说法》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说法》以“点滴记录法治”为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赢得了无数观众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1999那一年,它就创下了收视率全台前10名的好成绩。

自2005年开始,它更是屡获奖项,哪怕是现在,大家提起这档节目,也是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说法》部分获奖记录

我们不置可否,《今日说法》大获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很少人知道,它在创办之初也是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拼命三娘”——·>>

创办一档新的央视节目,在那时,这想法不可谓是大胆。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节目一定可以成功,如果不成,那就意味着投入的物力、精力都“打了水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此,肖晓琳却不以为然,独自扛起了这杆“大旗”。

我不得不感叹,她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说法》一开始预算不足,所以,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得肖晓琳操心。

那时候,她成天白夜的加班,连家人都顾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天,肖晓琳需要在外面收集素材,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就靠一根玉米度过;到了晚上,她还要和那些法律方面的专家探讨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说起那些法律专家,她也付出良多。

要知道,他们可不是白出场的,法律专家大多需要出场费,可偏偏彼时节目资金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肖晓琳只好硬着头皮给熟人按个儿打电话,看看有没有专家自愿上节目。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她发现一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此兼顾所有工作,不仅有损自己的身体,而且还会拉低节目质量,这才开始放慢步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她选择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招募主持人的信息。

央视招聘,自然吸引大量人才,就连当时的北大法学系高材生撒贝宁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他看到那则消息,欣然来面试,结果却不如他意。

彼时大多数面试官认为主持人还得是播音专业才可以,一个法学系学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撒贝宁

对此,撒贝宁并不气馁,毕竟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的。

却在他打算离开之时,被一个人叫住,这个人正是肖晓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人质疑的情况下,她力挺撒贝宁,觉得他各方面都适合主持这档法律节目。

创始人都发话了,自然无人说什么,就这样,撒贝宁成为了《今日说法》主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肖晓琳是撒贝宁主持人生涯中一大贵人。就连撒贝宁也这样认为。

多年之后,他屡次提到恩师肖晓琳,并感叹:如果没有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过肖晓琳的认真指导,撒贝宁可以独当一面之后,肖晓琳开始从事幕后工作。

当然,除了幕后工作,肖晓琳还担任了众多央视著名节目的主持人,如《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讲述》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这样忙碌的日子过了好多年,2017年,55岁的肖晓琳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在不知不觉之间长大了,而她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注意到,再加上日复一日的工作使肖晓琳感到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种原因使她做出了一个决定:退休。

2017年2月,肖晓琳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年会,并发表退休演讲后,就此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幸病逝,留下深刻遗言——·>>

退休后没多久,肖晓琳就和丈夫前往了美国。

而肖晓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晓琳和丈夫只有一个儿子。虽然肖晓琳因为工作原因很少陪伴他,但儿子不曾抱怨,反而十分懂事。

自小他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大学毕业后,肖晓琳儿子选择前往美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遇上了自己的缘分,结婚之后,定居美国。

与儿子团聚后,肖晓琳每天游山玩水、吃没有吃过的美食,赏没有赏过的风景,过的无比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肖晓琳享受生活之际,上天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天早上,肖晓琳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谁曾想,她突然晕倒,吓得大家连忙将她送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检查,医生表情严肃的告知:“结肠癌,而且已经是晚期了,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一噩耗毫无疑问冲击了他们的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知道很难治愈,但肖晓琳家人还是不愿放弃。

在儿子和丈夫的劝说下,肖晓琳开始做起了化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疗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后,肖晓琳深知自己确实到了极限,便告诉丈夫:“我想回家,不想在这里。”

看着肖晓琳日渐消瘦的脸,家人们选择尊重她的决定,带着她回到了儿子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回家没几天,肖晓琳就撒手人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圈内人缅怀肖晓琳

临终之前,肖晓琳留下26字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26字遗言,我们可以看出,肖晓琳确实是抱憾而终。

<<·——结语——·>>

虽然肖晓琳的事情只是个例,但也警示了我们:珍惜生命,不要为了工作,而忽视最重要的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