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未来将会建立一个联邦,无论是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还是与我们相邻的缅甸,都将被纳入我们的版图之中”。

上世纪四十年代,面对着台下的万千听众,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振臂呼喊,向国民分享着从自己脑海中跳出来的“大印度联邦”的神奇构想。

在当时,务农的百姓时常因为洪涝灾害而颗粒无收,一天大都只能吃一顿饭,但他们对“大印度联邦”这个神奇的想法心向往之,听的时候双眼炯炯有神;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印度却依旧被视为“脏乱差”的典型,不同的是,印度百姓的眼中已经没了光。“大印度联邦”也被百姓唾弃,只剩下印度高层仍在幻想。

那么,“大印度联邦”究竟起源于何时?它的实现历程走到了哪一步呢?如今,“大印度联邦”还有继续的可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大国狂想梦:大印度联邦计划

中国古代有大唐盛世,辉煌之时万国来朝,但是盛唐也不曾想靠武力征服各邦;而在20世纪中期的印度,它虽然刚刚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力衰弱,但它却有着建立“大印度联邦”的幻想。

“大印度联邦”的构想姑且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想法,但倘若了解其中内容的话,那一定会惊呼:这就是异想天开!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殖民统治者在印度欺行霸市,食不果腹者不计其数,孟加拉地区更是发生了千年难遇的饥荒,数百万人暴尸荒野。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还未崭露头角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就毫无顾忌地展露了自己建立“大印度联邦”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在那时都将它称之为“疯子”。对于大多数的印度人来说,每天连饭都吃不上,还妄想着开疆拓土?还是先把英国人赶出领土再说吧。

但是尼赫鲁的决心并未受到动摇,没有人知道他的信心来自于何处,就像没有人知道如今的印度人为何如此自信一般。

尼赫鲁经常出没于茶馆,又时常现身于田地之间;他上能和英国官员打好关系,下能和市井小民谈天说地。靠着出色的社交技巧,他几乎把自己的“大印度联邦”的构想传遍了整个新德里。

其实,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思想是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而尼赫鲁则是对其发扬光大。

凭借着强大的舰队,英国人的殖民地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天24小时内,英国总有不落的太阳,因此被称作“日不落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亚洲征服印度之后,英国人就曾想要建立一个联邦,把印度周边的其他地区整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英国为尊的“大南亚殖民地”。年轻的尼赫鲁虽然讨厌英国、支持印度独立,但是他对英国人的“大国狂想梦”赞不绝口。

当然是英国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天:在二战中,英国一败涂地,别说是维持海外殖民地的运作,自己本国的领土都危在旦夕。一套操作下来,尼赫鲁认为印度独立的时机已经到了,自己也有时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大国。

尼赫鲁在动员民众驱赶英国殖民者的时候,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发表一次演讲,但每一次演讲都有一段极为相近的话,那就是“印度在未来将会建立一个联邦,无论是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还是与我们相邻的缅甸,都将被纳入我们的版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赫鲁的豪言壮语振奋人心,搭配着他那振臂高呼的动作,印度人感到光明就在眼前。

在独立之后,印度非一个“惨”字能够形容,举国上下先是遭遇饥荒,又是遭遇洪灾,经济连年亮红灯,国际地位也十分低微。

作为一名极会鼓动人心的领袖,尼赫鲁再度将“大印度联邦”的构想分享给印度民众,说是“画大饼”也好,说是尼赫鲁雄心壮志也罢,印度人还真就非常吃这一套。

印度的高官甚至和尼赫鲁彻谈昼夜,将“大印度联邦”的范围明确的定了下来:以印度为圆心,南至印度洋的惊涛骇浪,北至极寒的西伯利亚地区,东至太平洋西岸,西抵苏伊士运河——这一切都将成为印度的囊中之物,整个联邦将以印度为尊。

尼赫鲁对自己的构想显得十分满意,甚至还提出了一条“内联邦防线”。但也正是这条防线,给印度惹了大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泊尔、锡金、不丹三国或许因为国力的原因不敢声张,但是印度想要把西藏划为自己的领土,这就显得异想天开了。或许是对实力太过自信,或许是被自己所描绘的美好现实欺骗,印度竟然在1962年主动向中国开火。

在这一场被尼赫鲁认为“印度大联邦的开局之战”的战争中,印度王牌军队被悉数歼灭,首都都差点没保住,刚刚积蓄起来的国际声望碎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输给中国那么简单,许多印度精英痛骂尼赫鲁“就是一个满口胡言的骗子”,纷纷放弃印度国籍、移民国外。许多印度百姓陷入迷茫之中,他们虽然自信,但是在不容置疑的现实面前,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幻想是多么的可笑。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赫鲁仍未放弃“大印度联邦”在春秋大梦,他仍幻想着有朝一日,印度也能像英国那样,甚至是超越英国,成为主宰世界的霸主。

二、兵败仍不改:尼赫鲁继续追梦

在一场惨败之后,尼赫鲁也丝毫不消停,坐上专机就奔赴苏联,聊起了合作。在短短5年内,尼赫鲁四次到访苏联,其中一次甚至因为克里姆林宫结冰而不慎滑倒,他也没有放弃和苏联领导人见面。

尼赫鲁的辛勤付出显然收到了回报:在60年代末期的时候,印度人手里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都是苏联制造的,其价值超过7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苏联与印度相隔甚远,而印度此时又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和巴基斯坦爆发冲突,国内还因为恶劣的干旱饥荒不断,印度上上下下一片哀嚎,尼赫鲁却还要穷兵黩武,因此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

不过尼赫鲁却是凭借着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掌控,依然我行我素。面对着悬而未决的中印边界问题,他继续宣称昔日由英国殖民者所画设的“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的边境线,即使输的一败涂地,仍然还试探性地派兵挑衅,国内甚至因此组建了“前进派”,为的就是挑衅中国。

只是1962年的惨败让印度人们难以再去相信尼赫鲁,纵然有辉煌的历史和大国梦想,印度的整体实力难以改变羸弱的现实,印度已经不被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治家乔治·凯南就对尼赫鲁毫不留情地说道:“在这个时代,一个战败的国家没有任何话语权。”

乔治·凯南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暗戳戳地讽刺印度,劝印度好自为之,而当时的美国也确实瞧不上印度。

对美国来说,南亚的战略地位排在西欧、中欧、远东乃至西亚地区之后;在影响美国的安全因素中,南亚的作用远不如欧洲重要,也不能决定美国的核心利益;在美国经济发展所亟需的石油等战略物资方面,当时的南亚次大陆由于工业发展落后也不能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尼赫鲁当时并未意识到美国的战略重点,仍然坚持不懈地想要和美国总统通话,但除了收获几句客客套套的问候之外,印度人什么好处也捞不到。

心怀“大印度联邦”的梦想,结果颗粒无收,尼赫鲁最终含恨而终。而他的继任者们似乎也忘记了那个男人当年的豪言壮语。一直到一位名叫莫迪的男人担任印度总理,“大印度联邦”的构想才被他从印度人记忆的深处唤醒。

三、接力尼赫鲁:莫迪“大印度联邦”的梦想还有多遥远?

2014年,自小便将尼赫鲁视为人生导师的莫迪如愿坐上了印度领导台的头把交椅。上任伊始,莫迪就将尼赫鲁“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和“大印度联邦”的构想再度分享给印度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渴望建立属于印度的辉煌,强势借助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扶持,在上任之初对外标榜“对华脱钩”。在中国民众认知中,其国家自信心空前膨胀。

然而,在推行了著名的“5万亿建设军队”的计划之后,莫迪突然发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似乎十分遥远。尽管投入重金建设军队,但是军队总能搞出点奇葩新闻来,要么是飞机坠海,要么是航母起火,要不就是自己军购订单又被推迟了,没有一件顺心的事。

同时,印度的国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政府能用的钱也就那些,拿出5万亿去建设军队,普通百姓吃什么呢?莫迪想要实现“大印度联邦”,但是国内的烂摊子收拾好了吗?国内的民众真的信服他吗?

世代以务农为生的印度人桑代什·辛甘对莫迪的“大印度联邦”嗤之以鼻,他认为:

“如果莫迪还是一个人类的话,那么我相信他应该对我们这些底层人的悲惨境遇还是有着怜悯之心的。但是他究竟在做什么?我都吃不上饭了难道还要去养活一个联邦,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底层民众的舆论倾向明显,都认为莫迪的构想过于“荒谬”。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底层民众生活处境堪忧;在种姓与宗教的双重影响下,社会“腐朽愚昧”,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无法保障,国内的烂摊子还真是不少。

不光是被本国人嘲讽,中国网友有时也十分毒舌。知乎上一位用户对印度的评价就极具代表性:

“投靠西方又不甘心,平时欺负欺负小邻居还是挺拿手,在中国面前要做独立自主的三妹又不可得,简直就是一个无赖。还想要建立大联邦,最后就是贻笑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印度的“盲目自信”和“无端优越”让中国网友早就厌恶。中印两国政治发展水平存有层级之差,印度改革难掩社会深层次封建残余、贫富差距、建设落后等问题,根本就没有制衡中国的底气,但印度还偏提什么兼并中国的大联邦计划,这不就是找骂吗?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至2020年,印度的经济水平已经位居全球第五,年均GPD增速维持于7.5的高位。

只是这些钱都没有用在民生上,而是都花在了军队的建设上,就像是前文所提及的“5万亿军队建设”。军队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大印度联邦”,但是随着印度人不断的挑衅中国,花费重金建设起来的印度军队倒像是“野蛮人部落”,经常想要在边境线上和中国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许多网友也对此感到十分不满,讽刺印度说“印度周边的除中国外都是小国,和印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实际上印度的军事实力只能是末流的上游,欺负小国罢了”。

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交平台,许多的西方社交软件也对印度没什么好感。

2021年年末的时候,推特举行了一个“聚焦印度社会状况”的主题发帖环节,结果舆论是惊人的相似:印度社会环境“脏乱差”、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文盲多、贪污腐败严重、国家上下“自我感觉良好”且“夜郎自大”构成了西方人眼中的印度。

有的网友哭诉自己在印度的遭遇:

“常驻印度,这里的基础设施和国内无法比,满大街都是脏乱差,包括德里的CBD毫无例外”;

有的则是戏谑道:

“印度的路边摊敢随便吃,身体挺好啊”;

有的则是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印度:

“在印北曾在真正的村里住过一间旧王公狩猎行馆改造的精品酒店,那种一墙之隔的贫富差距令人震惊,站在酒店屋顶平台上打量四周,一些房子破旧得真是片瓦遮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民生如此之差,印度俨然已经被打上了“堕落者”的标签,是要摆烂吗?那“大印度联邦”的奇思妙想又该怎么实现呢?只能说印度的“大国梦”,宛若镜花水月,一触即破,实现之日遥遥无期。

结语:

其实印度人的自信真的令人感到疑惑。

进入21世纪之后,印度野心勃勃,五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五次宣告失败。甚至还爆出了印度代表因为被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之后,在夜店耍酒疯的新闻。印度人的脸面被丢的一干二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印度人的脸面也是出奇的厚,昨天还在媒体上骂着一个国家,转头就能向人家求取合作资金,前后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红楼梦中有句颇为精彩的话语,用来形容印度或许再适合不过了,那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误了卿卿性命。”

印度想要建立“大联邦”,动用的小心思数不胜数,可在真正的实力面前,又怎值一提呢?还不如脚踏实地,安稳些,让本国的百姓多笑一笑。

参考资料:

新华社.印度议会闹剧凸显制度困境,2021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年版。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版。

[美]斯蒂芬·科亨:《大象与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年版。

[美]苏米特·甘古利:《印度外交政策分析:回顾与展望》(高尚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年版。

[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

[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尼赫鲁自传》 (张宝芳译)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6年版。

李松寒、王森:《与大国共舞--东盟大国平衡战略》,载《东南亚纵横》,2012 年第 9 期。

林民旺:《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载《当代世界》,2021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