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前的bilibil(下文将简称为B站)14周年庆直播活动中,CEO陈睿宣布为了给UP主提供更好的创作空间,为用户寻找优质内容,未来将以用户实际观看视频所花费的时间,即播放时长来代替目前的播放次数作为外显数据。自此之后,从B站的UP主到用户都在翘首以盼,可盼星星盼月亮,近日却盼来了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ID:云无极 sama)的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负责人表示,团队已经决定取消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并称其过于理想化和自信,没有考虑到外界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B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我们凭什么能做?”不过他也强调,在目前的推荐算法中,播放时长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统计因素。

取消前台播放量其实并非B站首创,出于告别“唯播放量论”的考量,爱奇艺、腾讯视频此前就已将前台播放量换成了热度值。但B站宣布前台显示播放时长、而非播放量时,主流看法是利好长视频,毕竟此举是其巩固UGC内容生态的法宝。然而在一年之后,B站对于播放时长外显的评价却是“过于理想”,那么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宣称要改变前台展示的指标之前,B站此前的推荐算法是以播放量数据为主,互动率、完播率等为辅进行综合衡量,这就意味着Story Mode(故事模式)在这种算法下拥有更强的优势。以至于在Story Mode大行其道后,“时间长、完播率差”成为了不少UP主在视频中经常使用的“话术”。在这种情况下,B站传统的长视频内容受到短视频的挤压,也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B站推出Story Mode可不是为了转型、主动进行抖快化,而是要兼顾同时青睐长/短视频的用户,并试图满足不同口味的用户。如此一来,长视频作为B站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自然是要呵护的。一旦用户消耗时长成为新的指标,创作者继续搞标题党和封面“欺诈”,继续做低创短视频来赢得创作激励的意义显然就将大幅降低,毕竟与其用噱头骗路人看15秒,还不如用高质的量长视频来将路人转化为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遗憾的是,前台展示播放时长属于“看起来很美”,虽然长视频可能会对B站的内容生态有正向作用,但对于其主营收入版块,即游戏、直播+会员、广告、会员购电商却几乎毫无意义。毕竟B站的游戏靠自研或代理、大会员增长靠版权内容、直播收入靠主播、会员购则是电商,甚至唯一与长视频有关的营收付费点播,到目前为止也是备受争议。

前台展示播放时长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影响广告投放。对于如今B站的创作者来说,在创作激励不复当年的情况下,广告也就成为了他们营利的关键。如果说在流量更丰沛、商业化更彻底的抖音,广告主主要以投放效果广告为主,结果就是现在衡量抖音达人变现能力的是“挂链转化”,而非点赞、评论、播放。而在作为当代国内年轻人精神家园的B站,广告主则更倾向于投放品牌广告或者是品效结合类的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广告主内部负责拍板的是老板,真正负责投放和效果归因的却不是。如果UP主创作的视频从简单直观的播放量、变成了需要换算的播放时长,效果归因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甚至可能会发现一个爆款视频的“平均播放时长”往往会比视频本身的时长短得多。至于为什么会变短?当然是因为视频中插播广告的部分被用户跳过了。

千万别以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B站UP主的视频里才是常态,甚至B站的用户会在弹幕里“互相帮助”,告知他人跳过广告的具体时间点。最终的结果,就是广告主的打工人无法给老板交差、自己的KPI也难以完成。可是市面上的广告平台显然不止B站这一家,将预算挪到抖音、快手、视频号更不是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B站的产品负责人会表示,“公布后,才发现各个方面的反馈很不乐观,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指标。这是一个需要外界接受和理解的东西,我们对此过于自信了”。截至目前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个平台以播放时长来计数,显然相关厂商是经过一番考量的。

要知道,广告是当下B站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更是其运营利润转正的关键。所以敢为天下先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可问题是现在的B站,暂时还没有重新定义规则的资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TWS耳机未来的创新方向,或将会出现在“充电盒”上。

不跟风、不偷懒,荣耀数字系列的定位或将迎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