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里尿急上了个厕所,

醒来才发现身下湿漉漉的床单被褥。

这样可怕的场景,

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这不美好的场景,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尿床,

逐渐加深记忆,

以至于过了很久,

这回忆还是一触即发!

甚至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尿床这件事,家长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对待方法,不然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

接下来,

想认真的跟大家谈一谈,

关于孩子尿床的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

夜晚无意识的小便是正常且普遍

3岁之前——几乎都会尿床。

5岁之后——大多数孩子具备了成熟的膀胱控制力,就不太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尿床了。

但是,孩子的发育情况会有所不同,就算过了5岁,有些孩子的膀胱控制力还是不够成熟而导致尿床。

孩子尿床,家长这么做!

与孩子沟通

1、安抚,告诉孩子尿床不是他的错,以后就会好的;

2、不要因为孩子尿床,就责骂,甚至惩罚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不要因为尿床这件事羞辱孩子,或是用尿床来开孩子的玩笑;

4、尽量以平常心对待,尿床不惩罚,没尿床也不给予特别的鼓励,不让孩子认为尿床是他的错。

行动上支持

1.在孩子2岁左右再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不要急于脱掉纸尿裤,当纸尿裤里的小便不多或是几乎没有小便,就可以试着在晚上拿掉纸尿裤。

2.鼓励孩子白天正常喝水,但睡前2小时不要喝水,或是牛奶、西瓜等饮品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鼓励孩子养成规律排尿(每天4~7次)、临睡前排尿的习惯,不要等憋得不行了才去尿。

4.告诉孩子晚上如果觉得尿急要起床上厕所,并确保孩子从房间到卫生间的路上是安全的。

但孩子尿床的次数过于频繁,

以至于每天洗床单衣服到崩溃,

让家长没有丝毫负面情绪也不现实。

这个时候就要警惕——

遗尿症

遗尿症达到膀胱控制力的年龄后,仍然频繁地自觉或非自觉地将尿排到衣服上或床上。

诊断标准——大于5岁儿童每周夜间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并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为遗尿症。

目前对于遗尿的促发机制不完全清楚,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原因:

1、非清醒状态:入睡后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孩子,让孩子在非清醒的睡眠状态下排尿,是遗尿症重要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抗利尿激素

孩子在夜间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偏少,导致夜间还产生和白天一样多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的容纳能力。

3、膀胱的容量

膀胱的容量不够大,装不了太多尿;或者膀胱太过活跃,包容性不够,稍微有些尿液就要收缩排空。

4、疾病因素

糖尿病、便秘、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可能与尿床有关。

5、其他因素

某些饮食习惯、不良作息习惯、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促成孩子夜间尿床。

为了避免尿床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对孩子的理解与关爱就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态度沟通,并配合调整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