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

2024年5月25日,《外交学人》发表了Nick Corvino 和 Nico Han的文章,文章讨论了中国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出口管制的不满和担忧并强调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措施和承诺。

作者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增强对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监管承诺,来获得美国对华尖端芯片和半导体的出口。与此同时,中国需要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监管方面寻求一条中间路线,以此来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承诺并打消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最后,随着人工智能相关峰会的密集召开,国际社会将会密切关注中国的举动,而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治理当中来,将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The Diplomats

*本文作者

Nick Corvino 北京大学燕京学者,研究重点是变革性新兴技术的哲学含义。他曾在有效利他主义中心研究人工智能治理和政策。

Nico Han 北京大学燕京学者,研究重点为亚洲的技术和创新

在5月14日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关键会议上,中国和美国特使就人工智能问题举行了首次正式的双边对话,这是中美两国元首于2023年11月在加州举行的伍德赛德峰会(Woodside Summit)的副产品。

虽然闭门会谈的全部细节尚未披露,但初步声明显示,中国对拜登政府对先进计算机芯片和半导体出口管制表示不满,因为这可能会阻碍中国在人工智能开发方面取得进展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府日前升级针对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和相关工具出口管制的措施。图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据报道,美国对中国可能滥用人工智能和安全措施的必要性表示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华盛顿的出口限制的合理性。

这次会谈强调了中国必须在推进其人工智能能力和解决国际社会提出的合理安全担忧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中国的行业发展通常遵循自上而下的模式,中央政府在监管新兴行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此来确保负责任的发展。然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认识到,对人工智能的过度监管可能会阻碍创新的步伐。因此,在培育人工智能能力和确保负责任发展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已成为中国当局的一项微妙工作。

在所有参与人工智能竞争的主要国家当中,中国在应对人工智能风险方面的立场最不明确。

在国内,中国已采取显著措施应对人工智能风险,早在2018年就实施了针对深度造假和有害推荐算法的严格国内法规。去年10月,中国网络安全协会(CSAC)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和安全治理专家委员会,上海、广东等主要科技中心的市政府,尤其是拥有中国一半以上大型语言模型的北京,呼吁制定基准和评估标准来评估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

在国际上,中国在去年的英国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与美国、欧盟等2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加强了人工智能前沿风险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拍摄的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现场。 图源:新华社

去年秋天,中国公布了自己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目标是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安全、可靠、可控和公平”。中国专家还为共识文件和与全球同行的对话做出了贡献,共同呼吁进行安全研究和治理政策,以降低人工智能风险。

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安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人们仍然担忧,中国是否可以承诺解决其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的真正风险虽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里安·沃森没有详细说明日内瓦会议上具体提到的问题,但在其他场合已经提出了具体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国内打击了深度造假和虚假信息,但一些美国议员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深度造假可能被用于在海外传播政治虚假信息提出了警告。

此外,缺乏对中国人工智能前景和军事应用的了解也加剧了担忧。例如,美国公开承诺要维持人类对核武器的控制,而中国迄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沉默。

不管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如何,有一件事是非常明确的——华盛顿希望北京在解决这些强大技术带来的风险方面做得更多。

然而,这种期望带来了一个难题:安全措施往往被视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障碍,而目前中国正在热切的追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目的是赶上开放人工智能(Open AI)、谷歌DeepMind和Anthropic等美国顶级实验室。

去年,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等科技名人签署的公开信体现了这种紧张关系,他们呼吁全面暂停所有人工智能开发6个月,以便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

不那么极端的方法通常取决于确保人工智能实验室将大量计算资源专门用于安全研究,但这可能会减缓推动尖端技术的努力——在激烈的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可能不愿做出妥协。

然而,日内瓦会谈也暗示了一条安全与进步并非相互排斥的潜在道路。多年来,北京一直抱怨美国的出口管制限制了获得支持人工智能突破发展的先进芯片。如果中国表现出对减缓人工智能风险的可信承诺,这就解决了美国为监管辩护提供的许多理由。

这种以硬件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安全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如果成功实施,它可能使北京能够进口发展其人工智能行业所需的尖端计算技术,同时缓解国际社会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考虑安全和加速发展可以齐头并进。

但是美国的法规不仅仅是关于安全。在日内瓦举行人工智能谈判的同一天,拜登宣布对包括电动汽车(EV)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医疗产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最突出的是将电动汽车关税提高了三倍,达到100%以上。

中国最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表明,这些关税是出于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考虑。因此,即使中国解决了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担忧,美国仍有可能拒绝在打击上让步。

但是,如果中国通过展示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承诺来获得先进的计算硬件,这将是互利的。通过将大量资源分配给“红队(Red teaming)”检查和专门的对齐研究等安全举措,中国不一定会在美国所关注的领域获得进展即增强其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

然而,这将使中国能够利用更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模型测试,并更好地了解其人工智能 应用,同时打消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此外,展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这是其公共外交的一个关键目标。这种动态凸显了创新进步和降低风险互为补充而非对立的潜在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在2024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上体验微创机器人设备。 图源:新华社

未来几个月有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国际对话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本周在韩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到联合国的未来峰会,以及中美之间持续的政府对话,世界大国正在聚集在一起,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制定路线。

随着这场全球对话的展开,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中国,以及中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合作和促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实践的意愿。

北京在这一关键时期的行动可能决定其人工智能发展的命运。

*本文编译:

张乐词 |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候选人

IPP全球智库纵览|美智库:西方对华“去风险”面临重重挑战

IPP全球智库纵览|美国智库:是什么导致了中印关系紧张?

IPP全球智库纵览|美智库:中国芯片产能的崛起令西方担忧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