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5月16日一大早,武汉黄金大王贾志宏,给民生信托一位高管发了条短信,最后两个字是“别了”。

彼时武汉,疫情正酣。但贾志宏的道别,不是关心对方身体,而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黄金帝国走到了末路。

因为,一场涉及80吨假黄金、套取金额200亿元、诈骗时间长达五年的“黄金大骗案”,即将在这一天全部暴露。

这位民生信托高管后来回忆:“我一看这俩字,就感觉那金子百分之百是假的。虽然检测还没出结果,但当时我的心就凉了”。

今天,本文搜集和钩沉各种细节,为您完整呈献这场匪夷所思的金融大骗局的始末。我们看看再利欲熏心之下,在众人默契之中,一场疑点重重的黄金骗局,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在号称风控严密的现代金融体系之内,轻而易举地成功实施的。

PART1

暴露:
80吨黄金居然是黄铜

这场让人无语的“假黄金案”,暴发于2020年上半年。

此前五年,武汉金凰珠宝一直通过“黄金抵押+保单增信”方式融资。凭借着人类历史中最有价值的贵金属,这家公司一直是牛气冲天的存在。作为国内黄金首饰制造龙头,金凰在纳斯达克上市10年,还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500强企业。

但2019年下半年,市场上突然传出一些让人不安的小道声音。

金凰的融资金主中,一家叫东莞信托的公司,开始慌神了。他们承接的金凰信托融资产品陆续延期,出现兑付危机。

收不到钱的“东莞仔”,毕竟是在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长大的,港片应该从来没少看,对于影视剧中展示的出老千的大骗局,也是有所耳闻。于是,他们赶快抽取金凰珠宝的质押黄金送检。因为这批黄金,是他们手里最后的王牌。

结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天雷滚滚,送检结果显示:“假黄金”:金条表面镀金,内部成分为铜合金。

但这个消息,应该是被悄悄封锁了。逻辑很简单,一旦摊牌了,不装了,就会玉石俱焚。

有大聪明分析说,想想看,如果你是金融机构,你是愿意第一时间揭破贾总“铜化金”的鬼把戏,还是希望贾总点金大法成功,快点把自己这边的账给平了,从此大家相忘于江湖,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很快,后知后觉的民生信托,可能还是听到了市场上的某些传闻,也要求对金凰珠宝所质押的黄金进行检测。2020年5月16日,在6亿元信托计划到期前一个月,民生信托要求对融资方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金凰)所质押的黄金,开箱检测。

这一次,金凰珠宝董事长贾志宏强烈反对,因为民生信托是所有金主中最大的债主,共有40.74亿元融资。

但是急了眼的民生信托,推开了阻拦。检测仍得以执行,结果让人心里哇凉哇凉:黄金是假的。

也因此,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别了”短信。

这个短信在湖北金融圈内流传颇广。有人分析,贾是以此“威胁”,即“大家都完蛋”;也有人分析,贾是在“求情”,“别了”是“别检测了”的意思。

这一次,纸终于包不住火。两家信托公司都踩雷,两次检测均是“假黄金”,这一消息实在无法封锁。

给金凰珠宝做了质押融资的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坐不住了”,随后推动的进一步检测,也让金凰的骗局彻底曝光。至案发时,金凤质押的“假黄金”有约80吨,涉案金额近200亿元,波及十多家以信托为主的金融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2

蹊跷:
黄金骗局,为什么坑的多是“外地人”?

如果让外行来看,一方出黄金,一方出检测报告,一方出保单,有真金抵押,给的利息还高,这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吗?

但是内行来看呢?笑而不语。

从2015年起,贾志宏不断通过“黄金抵押+保单增信”方式融资,以Au999.9足金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融资,并由相关保险公司对黄金进行鉴定,同时出具企业财产险保单增信。

又是黄金,又是保险,相当于双黄蛋,天衣无缝,风险极低,让人垂涎欲滴。金融机构想着赚点利息也趋之若鹜。

有趣的是,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却出现两大蹊跷之处,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其一:面对这么一个“捡钱”项目,有黄金做抵押,有保单做增信,金凰珠宝还愿意承担较高的利息,但湖北当地金融机构居然大多没有参与!!事后看来,提供融资的金主,几乎都是湖北省外的机构,包括恒丰银行、张家口银行、中航信托、四川信托、民生信托、东莞信托、长安信托和安信信托等。

其二,多家信托机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黄金抽检的时候没有发现问题。

民生信托的人回忆说,在放入银行保险柜之前的黄金是抽检过的,由金凰、保险、信托等三方共十多人参加,在场全程视频录像。为了防止中途掉包,还特意将抽检压制成薄片的黄金剪成不规则,其余的黄金也全都做了光谱扫描。

这些假黄金加起来超过80吨,是当时年产量最大的紫金矿业一年能生产出来黄金的两倍。

放在保险箱里的黄金怎么会变成合金?这批黄金在入库前接受多方检查了吗?究竟是保险公司“狸猫换太子”,还是金凰珠宝开始出具的质押黄金就不合规?

这些疑问,到贾志宏已经迎来最终判决的今天,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解答。

针对前一个疑问,有高段位人士曾经在2022年,于网上发过一条帖子《真实经历:武汉金凰珠宝百亿假黄金案,我曾经擦肩而过》。这位黄金融资人士,当时也接到了金凰的融资邀请。但他立刻提出了三点常识,注意,是常识!

第一,这笔业务动机存疑,如果客户缺钱,黄金变现很容易,直接卖了就是钱,没有必要融资,不仅要融资额比卖掉黄金更少,而且还要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保管成本等。

第二、如果客户担心金价未来会上涨,舍不得卖,花小成本(1%-2%)签一个远期买入合约即可,成本也远低于融资成本。

第三,对于这种现货黄金,机构要负责验货、仓储和物流都很麻烦,风险点很多,不确定性非常大。

第四,最核心的一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据说,贾志宏在湖北金融圈一直风评不好,又用这种简单粗暴的黄金融资手段,熟悉情况的本地虎,自然把这种馅饼机会,让给了外地过江龙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后一个疑问,有律师分析时,举了一个极其相似的案例,2017年,工行灵宝支行与何茜茜、灵宝博源矿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是与这起黄金案高度相似的假黄金抵押融资诈骗案。其中,借款人依据检测机构出具的不真实检测报告,向灵宝工行骗取贷款。

总之,贾老板有没有黄金,其实不难查。

从黄金端入手:80多吨黄金,又不是80多吨废铁,来有踪去有影,国家对黄金是有管理的,不需要多高深的黄金鉴定专业知识,你就能判断这家企业到底手上有可能有多少黄金。

从资金端入手:黄金都是要拿现金买的,查查这家企业的银行流水,就知道有没有可能有那么多现金,一点都不难吧!

PART3

无人生还:
“内地李嘉诚”踩雷 明星企业家获刑

这期黄金诈骗案,最后的结果是玉石俱焚。

5月28日,武汉中院一审对武汉金凰及贾志宏等18名被告人合同诈骗、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职务侵占、假冒注册商标一案依法公开宣判。

贾志宏以合同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三年二个月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相应财产刑。

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这几个字,我们也大致感悟到这批假黄金大行其道的背后了。

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曾“点名”该案称:武汉金凰假黄金事件,牵涉多家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同虚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案中,损失最惨重的,是民生信托以及其背后的资本大佬卢志强,被视为泛海系商业帝国崩塌的导火索。

据悉,民生信托在“假黄金案”中涉及资金超过40亿元。后来,民生信托对投资人进行垫资兑付,这也导致泛海控股2020年度计提约25.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占其利润总额的比重达56.1%。泛海控股于2020年由盈转亏。2023年,泛海控股以59个跌停,勇夺A股榜首。

而现在,曾一度登上《胡润百富榜》前十席位、被成为“内地李嘉诚”的卢志强,也已成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近85亿元,被限制高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