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讯员 杨德虎 孟海琴 任进艳 孔令辉 谢印龙 李阳 杨婷 宋佳伟 秦斌 张东飞

张弘德 编辑 蔡文静)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聚焦绿能数智化产业,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提升银川科技学院黄大年科技创新团队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活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新路径,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5月23日-25日,第三届科创中国·宁夏·银川科技学院黄大年科技创新论坛在银川科技学院顺利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上午9时,本次论坛开幕式在银川科技学院图书馆六楼报告厅顺利开幕。自治区第九届政协原副主席、宁夏中小企业协会总顾问解孟林,宁夏民进促进委员会主委王春秀,宁夏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赵文象,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系统工程院士工作站主任秦文军教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系统工程院士工作站主任助理高增林,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进教授,银川市西夏区工信局党组成员、科协主席张向伟,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宁夏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道明,宁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联合会会长赵燕香,宁夏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崔耀先,银川市科协学会部部长王文海,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宁夏闽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官涛,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总经理于舒婷,银川科技学院校长白克义,党委书记吴红军,常务副校长任昱博士,副校长王亮,校长助理刘雄飞博士及兄弟院校、百余家企业及本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银川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赵媛媛主持。因工作原因未能到会的嘉宾也纷纷向论坛的召开发来贺信,并在线上参加有关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开幕式在教师代表朗诵的《学习黄大年精神,赓续优秀文化血脉》中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校长白克义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区内各协会、联合会、促进会和企业界的朋友们,以及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等相关领导相聚银川科技学院,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讲到,银川科技学院建校近20年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千亩校园、2万余名学生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49个。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和创新发展,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近年来,学校以着力推动获批项目为抓手,结合现有教学科研计划和人才计划,在拓展发展通道、承担科研任务等方面多措并举、狠下功夫、力争成效。于2017年获首批宁夏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23年获批自治区级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紧密对接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主动适应宁夏及周边绿能和数智化产业发展需求。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川科技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梯队的构建,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真诚希望校企双方在党和国家利好的政策引导下,在加强合作的进程上,整合优势资源,真正发挥各自作用,真正实现共进双赢。作为高校,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业务专长,为大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导,定期到企业开展实践,在高端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及业务支持;作为企业,紧密加强对接高校,探索共享科研团队、共建实验基地、共育前沿项目,逐步实现把“产品搬进课堂”,把“课堂设在车间”,实现长久共赢,让更多的人才成长有通道、逐梦有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科协二级巡视员赵文象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安排部署,自治区教育厅先后认定33个团队为全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在6所高校布局建设葡萄与葡萄酒、枸杞、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养老、数字信息等16个现代产业学院,涵盖39个本科专业点,每年为宁夏重点产业培养各类人才近4000人。宁夏科协积极开展“科创中国”宁夏行动,主动对接“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产教融合、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鼓励支持区内高校等有关单位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建言献策,参与科学论证,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整合下沉各类创新资源,积极助力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他还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把握好产业需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二是要把握好融合发展要义,敢于先行先试;三是要把握好人才培养方向,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校长助理刘雄飞围绕主题《“绿能数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与实践探索》对相关工作建设进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自2017年和2023年获批首批宁夏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自治区级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以来,在实际工作的探索推进中,学校深度总结并认为黄大年精神的内涵是“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而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凝练形成了银川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明德亲民、匠心铸魂”的院训,倡导师生牢固树立“利他、专注、精益、创新”的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期望建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以服务清洁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为主,专业特色鲜明、区内有一定影响力、西北有一定知名度的二级学院。他讲到,目前团队有核心成员20名,5名中科院博士后,1名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二级教授。近年来,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建设标准,以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两条路径,积极探索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和构建绿电服务智能制造产业新模式,获得以日内瓦金奖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奖项11项,21项国家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SCI二区及以上);完成与企业组建了首批绿能数智卓越工程师班;开发低风速气动、重量轻、低噪声的仿生翼型;研制了重力调速机构,攻关了CFD(计算流体力学)、光伏组件清洁等技术难题,稳步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副校长王亮为宁夏智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芸溪、金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强、金开智维(宁夏)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杨学邦、宁夏银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马玉明颁发“企业导师”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吴红军为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系统工程院士工作站主任秦文军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任昱博士与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系统工程院士工作站主任助理高增林签订成果转化专项合作协议;与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总经理于舒婷、宁夏闽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官涛、宁夏智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芸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治区第九届政协原副主席、宁夏中小企业协会总顾问解孟林宣布第三届科创中国·宁夏·银川科技学院黄大年科技创新论坛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论坛环节,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作了题为《星天地海 智能探测》报告。她主要对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作了详细介绍,号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该团队依托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和服务社会需要形成特色和定位,主要用物理的定理、定律和规则等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灾害、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人类生存提供保障,俗称给地球做“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建筑与城市系统工程院士工作站主任秦文军教授作了题为《城市碳中和(规划区)—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 打造城区碳中和模式》报告。他主要从双碳战略背景、城市碳中和面对的挑战与重要意义、城市碳中和重点关注事项、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四个方面展开讲述。他表示,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城市运转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因此城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碳中和带来新基建投资,有力的拉动经济的发展。“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低价电力可为5G、新一代高功率半导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磁悬浮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综合利用自身条件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让光伏新能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让新能源带动新基建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下午,举行了“服务社会——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分别邀请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走进银川市西夏区九小分享“给地球做CT的科学家黄大年的报国之路”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参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志辉源石酒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体验他们将生态修复与发展葡萄酒产业相结合,先后参与到同元砂坑生态修复和云杉矿坑生态修复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取得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采用“5+4”模式,其中,主论坛还包括服务社会、产业学院院长论坛、科技开放日和2024第五届西北区化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与安全改造应用技术交流会;分论坛包括“科技引领时尚 共享铸造辉煌”、“图像识别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数智赋能新型自动化系统建设”和“AI大模型时代技术挑战”4个分会场,分别在24日和25日陆续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4日上午,在举行的“服务社会——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环节中,组织参观了杞里香枸杞健康产业园和西夏区科普基地,并在科普基地与该辖区梧桐社区共同为“银川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基地”揭牌,又为学校增添一个学生社会实践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高的学习实践和就业、择业的广阔平台,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加强校际之间的深度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日上午,在举行的“产业学院院长”论坛中,邀请北方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丁少虎博士就产业学院建设作了分享,主要结合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环境声感知与信息处理、自治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机械电子教学团队、自治区党建样板支部等方面的研究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展开讲述。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副院长、智能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计算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胡春生博士作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框架》讲座,主要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经验,阐释了国家政策层面、技术最新发展层面、AI赋能产业和我们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等方方面面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更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迎接挑战。会上,燕京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学副院长刘继超、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张玉林、上海立达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黄继风教授、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韩娟、西安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主任李雪梅等区外院校专家应邀参会并深入交流,共绘产业学院建设发展新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5日上午,在“服务社会——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中,应银川市西夏区十一小之邀,组织该校师生及家长代表走进银川科技学院新工科楼参观了宁夏高校首个智能微电网实验室、GE智能平台、VR 人才潜质评估中心和宁夏高校教学名师刘雄飞工作室等,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教学作用、人才培养、研究方向、科研进展、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使参观一行人员对银川科技学院近些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4日下午和25日全天,“科技引领时尚 共享铸造辉煌”、“图像识别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数智赋能新型自动化系统建设”和“AI大模型时代技术挑战”4个分论坛分别在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同时召开,论坛紧密围绕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产业学院创建与发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全力推进校企深入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迄今为止,银川科技学院已连续举办了两届科创中国·宁夏·银川科技学院黄大年科技创新论坛,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较好地建设成果。今年,特举办第三届,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聚焦绿能数智化产业,广泛凝聚共识,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近年来,银川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依托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治区级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宁夏教学名师工作室等为平台,以充分利用校企(校)合作、企业聘请科技副总、宁夏交建国际工程班、绿能数智卓越工程师班等建设项目为抓手,以科创中国·宁夏·银川科技学院黄大年科技创新论坛、科创中国·银川科技学院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等为契机,以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教学强基、青蓝筑梦、素质提升、开放合作“五大工程”为载体,着力尝试和探索新办法新路径,多方向多渠道赋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新工科理念落实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探索构建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专业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技能服务水平,助力并开拓银川科技学院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台阶新成果,持续为宁夏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贡献银川科技学院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由银川科技学院、宁夏中小企业协会、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主办;银川市西夏区工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银川市西夏区科学技术协会、宁夏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会、宁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联合会、银川科技学院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银川科技学院社会公益学院、宁夏高校教学名师刘雄飞工作室、银川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承办;鲁班绿智数字智能产业学院、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北京鑫盛昌荣商贸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高校产业学院和企业协办;人民日报、新华社、宁夏新闻网等30多家新闻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