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5月27日华春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

担任副外长前,华春莹职位为负责新闻、礼宾与翻译的外长助理。公开信息表明,华春莹生于1970年,于南京大学毕业,曾先后在中国外交部西欧司、新闻司、驻新加坡使馆等机构履职。自2012年起任职新闻司副司长,2019年7月任职新闻司司长,2021年10月任职外长助理。华春莹是中国外交部第5位女性发言人,是第3位女性副外长。华春莹在外交一线发出中国声音,往往以新闻实例的具体内容,对美西方针对中国的动作做出驳斥,在舆论一线形成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赖清德在就职仪式上散布“台独”正式化言论,向岛内相关群体释放加大实质“台独”动作的信号。解放军对此启动军事行动,对“台独”形成实时打击准备的军事部署。在外交领域,美国、日本同“台独”形成的勾连,是台海局势面对的主要外部干涉。对此,负责外交部新闻事务的华春莹,于5月21日在西方社交平台重申了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内容,强调由此确定的日本领土只涵盖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等地。基于这两项确定战后秩序基本内容的文件,日本当下对琉球的主权有违战后规则。

日方对中国台湾地区的觊觎和动作,是在引火烧身。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警告日方,将自身绑在分裂中国的战车上,将把日本民众推向火坑。对于美国鼓动“台独”的动作,中国自5月20日起的3天内三次对美方企业及人员发起制裁,对其武装、鼓动“台独”的行径做出惩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春莹在西方社交平台上,引用历史影像发布视频。影像内容为中美建交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对一中原则的认同。华春莹就此提醒美国,应尊重历史与事实。华春莹在其岗位上面对西方舆论,以实例陈述中国外交声音,在舆论层面做出有效工作。

期待华春莹在副外长职务上,继续发出务实、清晰、全面的中国声音。中国的外交工作,以中国民众支撑起的整体国力为基础,从微末中崛起,逐步取得全球事务的更大话语权。中国外交有着几大节点,其背后是中国国力的增长带动外交基调变化。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在朝鲜半岛将美国主导的西方联军逼退回三八线以南,以后发国家身份在正面战场上自现当代历史以来,第一次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武力幕布。向全球各方展现了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直至取得胜利的可行性,中国打破西方武力壁垒,正式揭开了后续亚非拉国家寻求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幕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隆会议期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于当时美国未能越过三八线的军事事实,在国际范围立足扩散。二,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果的基础,是中国掌握原子弹及洲际导弹技术,与美、苏共同事实上成为亚洲事务的主导方。中方给联合国体系出了一个选择,要么恢复中方合法席位,维持机制代表性。要么联合国代表性出现缺漏,未经中方同意无法处置中国周边事务,美、苏在这一现实下选择了前者。三,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美方后撤,中国在南海的倡议及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军事实力上的印证。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时期,自那时已实质结束。

当下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面临坍塌,中国外交的职能,是连接各方,促进中国体系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