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楚氏针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磊和楚艳苗夫妇收徒仪式”在郑州市皇宫大酒店蓬莱阁隆重举行。9名来自海内外的弟子遵执古礼恭行拜师,10名专家学者莅临见证,仪式由社会知名人士王成刚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式现场

张磊先生生于医圣故里——南阳。他自幼秉承家学,研习岐黄之术,精于针道,兼顾本草,旁通易理,颇知象数,修炼太极。作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楚氏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首届“最受尊敬技能大师”、北京济民经方中医研究院院长、心意丹针创始人,他始终以“大医精诚,明德修身”为座右铭,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天职,践行济民堂“博爱无我、明德至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堂训。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楚艳苗女士是楚氏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嫡系传承人、楚氏针雕术创始人。张磊先生与夫人楚艳苗女士行医二十余载,义诊无数次,针药并施,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广受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敬生教授、高希言博士生导师与张磊、楚艳苗夫妇合影

毕业于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的博士生,来自加拿大维康康复中心的华裔学者乔红;郑州大学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郝国胜等9位新弟子依次按照宣帖、行拜礼、奉茶、互赠信物的流程。在专家致辞中,著名医古文专家、中医文化大家许敬生老教授对民间中医做出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他表示“高手未必在庙堂,民间自有高人在”,并指出:“中医的成才主要通过拜师、临证和读书,三者缺一不可。《素问》中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之句,强调了师承的难得珍贵。古籍记载,古人拜师需要‘斋戒沐浴、歃血为盟’,以示庄重。此次拜师仪式是发扬传统中医,传承中医文化的大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带头人高希言教授发言:“楚氏针灸作为河南省优质学术流派,广受业内外盛赞,他对此寄予厚望。该流派向来扎根民间,服务百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将来一定能够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让全人类都享受到传统中医针灸的福泽。”东济堂创始人李嘉慧女士向大家分享了她从事中医文化行业多年所得出的经验:“第一要读、通、背、用经典,以此为修身心;第二是成为一个有爱,有情感,有生命力,有同理心的人;第三是不要把患者当成病,要回归患者是生命,是人的属性。”全国专利信息利用实务人才季发军先生作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发言:“中医是真正的国粹,是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中医带给世界人民健康的自信。张磊中医的品德令人尊敬,希望新一批徒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扬传承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磊与楚艳苗夫妇与众弟子合影

张磊先生在致辞中讲到:“一是收徒慎重,有教无类;二是明德至善,守正创新;三是勤读经典,匠心精神。”最后他指出:“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在继承传统中医精华的基础上,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印证中医理论体系的伟大性与超越性,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我们还要拥有中医的国际化发展的视野,让中医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医智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影留念

中国著名医古文专家、中医文化专家、著名学者许敬生教授;原河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航院党委书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长梁晓夏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高希言教授;河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家促会副会长、郑州混元太极拳委员会副秘书长夏修军老师;河南省家庭道德文化(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梅伟先生;著名书法家岳广军先生;郑州东济堂中医馆创办人李嘉慧女士;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员季发军先生;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副书记吴元周先生等嘉宾共同见证此次仪式。

编辑:楚佳伟 张恝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