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培养干部和教育群众,党在上海先后创办了上海大学、外国语学社、平民女校、上海艺术大学、上海大学附中等学校。其中,上海大学是国共两党在20世纪20年代合作创办的一所著名大学,享有“红色学府”之美誉。徐梦秋在1923年得知中共在上海创办大学并成功被录取,并在蔡和森同志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的革命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梦秋出生于安徽的一个旧式封建家庭。自小自主性很强,经常与老师争辩。19岁时,他考入一所专科学校学习,但因不满校长的封建作风,发起了学潮运动,然而,由于种种复杂因素,这场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徐梦秋与其他几位带头的同学不幸被学校开除学籍。

次年秋天,徐梦秋振作精神,再次背起行囊,考入了一所商校继续学业。在新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积极团结同学们反抗封建的校长。然而,不幸的是,这次活动依旧失败告终,徐梦秋再次被开除学籍。

1923年,他成功进入了中共创办的一所大学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了党组织,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1924年,当黄埔军校来到上海,准备从上海大学选拔学生,一直梦想成为军事将领的徐梦秋却错过了机会,因为父亲突然病重,他只好暂时返回老家尽孝。

直到1925年,父亲的病情稍有好转,徐梦秋悬着的心终于得以放松。他深知革命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毅然决然地再次离开家乡,前往安庆投身革命。尽管内心仍怀揣着投考黄埔军校的梦想,但党组织根据他的能力和革命需要,委派他到国民革命军中担任政工干部。这一决定让徐梦秋与自己的理想再次失之交臂,为此,徐梦秋感到非常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革命开始后,他被党组织选中前往苏联进修,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1930年,徐梦秋学成归来,暂时在上海租界居留,为接下来的革命工作做准备。

1931年,徐梦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随党中央一同前往中央苏区,踏上了崭新的革命征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他迅速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不久之后,他便被委以重任,担任军委高干,负责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在军委工作期间,徐梦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能力,为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知文化教育在提升红军战斗力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1933年,他主动申请并被调至文教部门工作,负责红军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组织文化活动,推动红军中的文化交流,努力提高红军战士的文化素养和战斗力。

次年,徐梦秋再次被委以重任,被调往红1军团担任政工干部,负责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深入基层,与战士们打成一片,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红军战士们坚定了革命信念,增强了战斗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期间,徐梦秋作为红军中唯一的留学生,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和见识,成为红军中的一股清流。他经常与毛主席面对面交谈,两人志同道合,从诗词歌赋聊到文艺史哲,这种深入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极大地促进了红军中的文化交流和知识普及。毛泽东还多次邀徐梦秋、成仿吾来他的住所谈论历史时政。从那时起,徐梦秋就有了“红色历史学家”的称号。

但好景不长,1935年在长征翻越雪山的过程中,徐梦秋不幸遭遇严寒,双腿严重冻伤,导致他失去了行动能力。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他为此陷入了长时间的郁闷和失落中,整个人都显得心不在焉。

长征结束后,党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决定安排他前往苏联疗养。然而,当徐梦秋抵达苏联时,却发现当时的苏联医疗水平也极其有限,无法有效地治疗他的腿疾。他不甘心,希望能够寻求更好的医疗条件,于是计划前往德国求医。

然而,命运再次与徐梦秋开了个玩笑。就在他准备前往德国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悄然笼罩欧洲。当他刚刚抵达苏德边境时,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了闪击战,苏联迅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徐梦秋不得不放弃前往德国的计划,原路返回苏联。在苏共的帮助下,他经由中亚辗转回到了新疆。当时的新疆当局与中共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党中央便安排他在新疆从事统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背叛革命,投靠蒋介石,并遵照蒋介石的旨意,在新疆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在这段艰难时期,徐梦秋对于盛世才的背叛行为深感愤慨,他决心发起起义以推翻盛世的统治,并在新疆建立一个民主政府。

然而,不幸的是,盛世才察觉到了潜在的威胁,并迅速采取行动,将徐梦秋等人全部抓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酷考验和威逼利诱,徐梦秋并没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反而选择了屈服于敌人,甚至帮助盛世才残害共产党员,这一行为无疑加剧了共产党人的困境,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和信仰危机之中。抗战结束后,徐梦秋选择了加入军统,并被任命为少将研究员,专门负责与中共进行对抗。然而,随着历史潮流的推进,国民党在1948年下旬的局势已经败局已定。徐梦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担心未来可能会被中共清算,因此他试图申请前往台湾避祸。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在军统中的利用价值。军统局长毛人凤对他的申请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绝,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徐梦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力,他明白自己在国民党中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而台湾的大门也已经对他紧闭。

在渡江战役之后,徐梦秋深知大城市已经不再是他能够安身立命之地。为了逃避中共的清算和追捕,他选择了隐姓埋名,悄然跑到了安徽南部某个偏远的山村里定居。在那里,他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试图以此来逃避过去的罪责和现实的残酷。

徐梦秋,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在抗战结束后误入歧途,加入了军统,与中共为敌。他的双腿因早年受伤而留下残疾,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他在山村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面对生活的窘迫,他不得不放弃隐居的生活,回到南京寻求昔日中共老战友周兴的帮助。

周兴对于徐梦秋的到来深感震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求助,更涉及到革命的历史和党的原则。他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擅自做决定,于是立即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党中央。党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指示周兴立即将徐梦秋拘捕,以接受人民的审判。

1950年,徐梦秋站在了被告席上,面对人民的审判。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悔恨。在法庭上,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愿意接受惩罚。经过法官的仔细考量,徐梦秋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狱中,徐梦秋度过了余生的大部分时间。他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造自己。然而,由于年事已高和身体的残疾,他最终还是因病在狱中离世。1976年,他的离世给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