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域现在旅居的三凤驿站山庄,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石龙村,此地却是一处神圣之地。梅溪镇是因梅开沿溪,因西苕溪沿岸盛开紫梅得名。晓墅和梅溪原来是安吉县北部的两个镇,现已合并为梅溪镇。梅溪镇曾作为安吉县城的所在地。“梅溪春涨”被明代凌说称为“鄣南八景”之一,他在诗中写道:“玉磬峰头积雪消,紫梅花下水平桥。喷开石窦山倾倒,怒拍溪门浪动摇。连岸白沙鸥鸟下,满川红日鳜鱼跳。黄流引入星河去,一任乘槎上碧霄。”

在浙江经历了几年的旅居生活后,阿域发现浙江是一个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是很有文化底韵的地方。仅看那些地名就很有诗意和文化的味道。“安吉”是“安且吉兮”之意,取自《诗经》,寓意着平安吉祥。其实,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它饱含文化,浓缩了地理、人物、传说等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将,将才名士隐仙都。隐将,又名勇将,位于梅溪镇南的天目山东支山脉的大山之中。相传,三国名将朱才晚年解甲隐归故里,一日,访亲经过此地,发现这里山水相间、翠竹连绵,环境十分优美,又远离尘嚣,遂隐居于此,直至终老,故名。

据县志记载,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宏景曾隐居于此,“年逾八十面壮容”,时人称“山中宰相”。陶宏景在这里还留下写景名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隐将的山水不仅养颜、养人,还养心。相传唐代文学家陆龟蒙,茶圣陆羽在此隐居时还写下了名著,如陆羽的《茶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安吉的高等学府——梅溪书院:宋代时的安吉有一座大学,而且还在梅溪,叫做梅溪书院。梅溪书院是浙江省目前有据可查的156所宋代书院之一,湖州地区仅有5所(晦岩书院、安定书院、长春书院,德清东莱书院,安吉梅溪书院)。

正德帝与红庙: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正德皇帝以“威武大将军”之名巡幸南方各省,江南的美景和气候给喜欢纵情游乐的正德添加了兴奋剂,正德只要兴之所至,可以说无所不为。据梅溪红庙当地传说,这位正德帝下江南时路过了梅溪红庙村,看望了一个据说是皇帝兄弟的人(可能是一位住在此地的藩王),也许因为老藩王讨得了皇帝的欢心,回京后正德帝令人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一红墙庙宇,红庙因此就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文人对美丽又舒适的安吉亦着墨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朝文学家吴均,他在《山中杂诗》中对家乡的美景作了如下描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短短数语,勾勒出安吉山居生活的舒适环境。

石龙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与长兴县吴山乡毗连。石龙村曾因取南、中、北3座庙社之意曾命名为三社。后来地名普查时,因大队驻地石龙口,始更名为石龙。辖石龙口、童子头、涨子坞口、鸡笼山、桃园、富家村、白鹤山、神游坞口、道士山、杨梅岑等自然村。单看这些地名,就有着神、仙、道圣迹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龙村村区早有人类聚居。在涨子坞、神游坞一带,相传古代有360座庙宇,今残存屋基和古井;海拔294米的泗洲山顶,原有庙宇36间,文革期间被拆除。

神游坞名字的由来:相传八仙下凡来到一个山坞,发现这里景色优美便在此嬉戏。但他们听到竹笛声,担心被凡人发现,就赶忙驾云飞起。不料何仙姑的衣服被竹稍勾住,她只能脱去外裙而去。但这一幕被吹笛子的放牛娃看到了,他赶忙告诉村里人。村里人赶来,看到了竹稍上的裙子,但他们想挑下裙子沾沾仙气时,裙子却化做了一朵白云。由于这个传说,“神游坞”的地名就流传开来。

张果与仙人路:张果,又名张果老,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民间人们描绘他的形象是,总是倒骑着一头白色的毛驴。这头毛驴每天能够行走几万千米,到达目的地后,他就把毛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梅溪老街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仙人路,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张果老曾在此歇脚并在梅溪游览了一番。张果老其实真有其人,其原型张果是唐朝玄宗时期的一位炼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