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历史上有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可是人们又说,二王书法水平达到了历史上一个巅峰,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国各个朝代的顺序,然后明白他们各处哪个朝代,以及书法造诣和对后人的影响。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顺序依次为:夏、商、周(西周、春秋)、秦、汉、三国、两晋(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一直至现在。

明白了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各自所处的是哪一个朝代。

欧阳询(557一641年), 字信本,今湖南长沙人,隋唐时期书法家。

欧阳询生于557年,是隋朝开启前的年代。他的一生经过了南北朝、隋朝和唐朝三个时代。他的书法真正成就于隋朝时期。后来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询《皇甫君碑》清末拓本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初唐时期,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后来有人认为,欧阳询位居楷书四大家首位。

欧阳询自幼以王羲之的书体为学习样本,他是一个爱字如命的人,传说他发现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后,不惜重金购买,随后日夜揣摹、刻苦研习。

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时,见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他便坐下来,安安静静在碑旁观察描摹,非常细致地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后来他还学习了北朝的碑版石刻,融入了隶书的笔意,正是他对书法如此深爱,于是造就了他非常高的书法成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欧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询像

欧体主要特点是严谨而工整、平正且峭劲,气势奔放,疏密有度。字形虽然瘦长,但整齐严密,中宫紧凑,主笔稍长,

字体虽然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无倾斜之感,依然显得稳固。

后人认为他的书法,特别便于初学者学习,故逐步被人们称之为“欧体”。

他的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临沂市费县人,唐代书法家。

欧阳询之后70年,颜真卿才出生。二十岁时,书法水平已经相当出众。他的楷书一反初唐时期单薄瘦硬的书风,而创造了一种结体宽博丰腴,骨力遒劲,气势雄浑的书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真卿画像

这种书体被人们称为“颜体”,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颜真卿楷书的特点是中锋用笔,这也是与魏晋以来多用偏锋用笔的最大区别。在起笔、转折和收笔之处均藏锋于内,颜楷的笔画横瘦竖壮,但瘦而不显其细弱,壮而不见其粗野,纵观字体效果却是劲健雄伟。

颜真卿晚年的楷书,用笔多藏锋,逆入起笔,回锋收笔,笔画含蓄厚重、筋力饱满圆润。

这也许与他不外露锋芒,谨慎含蓄的人格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勤礼碑文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等

柳公权(778年-865年), 字诚悬,陕西省铜川人,唐代书法家。

在颜真卿到了晚年的时候,柳公权出生了,柳公权并没有得到颜真卿的亲传。他虽然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他的笔法又与颜真卿有较大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公权像

柳公权的楷书虽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

所以他的字与颜真卿是不同的,颜真卿是浑厚宽博,而柳公权是精干秀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公权书法

他的书法结体劲道很足,而且每个字都很严谨,一丝不苟。柳公权以行书和楷书著称,后人称他的楷书为“柳体”。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时期,名气很大,也许与他是唐朝官员有关,民间更是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不仅酷爱书法,而且还喜欢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玄秘塔碑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浙江吴兴人,元代书法家。

赵孟頫出身于宋朝末期,成长在元朝,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由于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所以在经济、绘艺、金石、律吕、鉴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孟頫像

他的书法更是用笔清晰,毫不含糊。外柔内坚,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既有王羲之的笔意,又有颜真卿的圆润,还有欧阳询的劲秀。他临过元魏的定鼎碑,也临过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书体,所以说他是集前代诸家之大成也。赵孟頫的字在宋元时期,不仅在国内名气很大,而且还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孟頫书法归去来辞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等。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后迁居浙江绍兴,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王羲之生于303年,是书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高手。他比欧阳询早二百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像

七岁时,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羲之小时候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听了老师讲东汉草圣张芝的故事后,他便以张芝为榜样,勤学苦练。

王羲之不但精通楷书,而且精通行书和草书,特别是他的行书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且含蓄,遒美而健秀。

他的字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又象腾空嬉戏的游龙;象秋天盛开的菊花,更像春天茂密挺拔的青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

他的字体态轻盈,容颜明丽。时而象薄云轻轻掩住了皎白的明月,时而如流风微微吹起了回旋的雪花

王羲之用笔方法多以露峰为主,笔画中部饱满厚重,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相传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

王献之(公元344-386),字子敬,今浙江绍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王献之虽然在幼时跟随他父亲学书,但后来又取法于张芝,而且在他们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自创一格,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后人称“二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与王羲之

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笔画劲利,态致萧辣。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献之书法《鄱阳书帖》

王献之由于早年受父亲王羲之的悉心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后来他又博采众长、兼修诸体,于是在书法上取到了很高的成就,最终达到了与父亲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历史上有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为什么又说二王时代是书法的巅峰?

现在我们回答文章一开始提的问题了,以上六位书法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不过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且各有侧重,所以后人就给定了位。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特别擅长行书,所以后人称他的行书是天下第一行书,而且尊陈他为书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书法《圣教序》

他的儿子王献之,在书法造诣上,也是特别有成就,后人称他们父子为“二王”。

其实,颜柳欧赵是专指楷书四大家, 大家知道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楷书始于东汉,在唐代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大家。有代表性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大家,由于这几个人的书法造诣非常高,所以后来被人们称为颜柳欧赵四大家,其实,按照他们之间出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欧颜柳赵。

这样一来,大家就明白了“欧颜柳赵”和“二王”是怎么一回事了。

另外,再给大家科普一下五大书体。其实书法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篆、隶、真(楷书)、行、草五大书体。

篆书是从秦朝开始出现的,是象形性较强的书体,分为大篆和小篆。代表人物是李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斯篆书作品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最早出现于秦朝。主要有秦隶和汉隶,代表人物是金农、张迁。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产生于秦汉,发展于魏晋,繁荣在隋唐,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得以较大发展。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褚遂良、虞世南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形体,产生于东汉末年。代表人物有王羲之、王献之、

北宋四大家(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赵孟頫。

草书也是产生于汉代,为书写方便而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张旭、怀素、李冰阳。

至此,你对书法是不是有多了一些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