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第五轮谈判结束后,形势的确如俄国防部宣称的那样,俄军不仅放缓了整个进攻节奏,同时在北路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开始往白俄罗斯方向收缩,或者更加直观地说,是战术后撤。

如下图,自3月30日至目前为止(4月3日),在乌克兰北部的俄军往北逐步撤离至白俄罗斯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8日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日的态势

俄军的战略转移和撤离,真的只能被解释为退却吗?恐怕未必。

普京显然也是深知这个道理——暂时的迂回作战,是为了避免“进了一步,实际上退了两步”。

近期,很多网文都已经有提到俄军明显的军事部署变化,特别是俄军在北路的收缩和撤离。果然,正如笔者早前所料,随着俄军在北路的退却,以及4月1日乌克兰出动两架苏制直升机攻击俄罗斯境内别尔哥罗德的油厂设施,国内外不少亲美亲西方的网媒和公众号以 “乌军收复基辅州”、“乌军大捷”等为题,高调发布一系列煽动性报道、文章和视频,虽然令人感到一些诧异和不解,但也在乌军宣传战的情理之中。当中,有人将之解读为 “俄军战略错误”、“兵力不足”、“乌军顽抗”等结果,甚至还有人为乌军“收复失地”叫好,高呼“从基辅败退”是“俄军『覆灭』之始”。

然而,这些人并没有综合考虑到乌克兰战局上开始出现的微妙变化,更没有综合考察这几天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战略反击及其成效。

从军事上来看,时至4月初,在总体战局,俄军加强了对乌克兰境内的军事设施的精准轰炸和破坏,同时也对燃油库等战略物资设施进行攻击,为扩大战略打击和震慑的效果。而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在马里乌波尔的战事已经进入最后解决阶段,被顿涅茨克民兵武装和车臣特种部队分割包围的亚速营暴徒,已经陷入了几乎弹尽粮绝的境地。

顿涅茨克民兵武装和车臣特种部队先后击落两架乌克兰苏制运输直升机,这也意味着亚速营企图撤离高级军官的计划遭到识破和粉碎。当然,为了彻底肃清残存的新纳粹分子,接下来的清剿战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正如俄媒的报道内容和用词的变化,俄军在下一阶段的行动,极有可能以彻底肃清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乌克兰反俄武装的全部势力,并且集中兵力歼灭被围困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军主力,并在总体战略上以运动战牵制乌军。

据顿涅茨克警察发言人巴苏林在“俄罗斯电视台说言:“在马里乌波尔,我们几乎已经控制了城市的中心部分,工业区和港口都还在清扫残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里乌波尔战斗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工兵在苏梅州执行排雷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道救援任务,也是俄军在乌克兰东部行动的重中之中

东部战场,俄军似乎企图制造俄罗斯套娃包围圈:

1,北顿涅茨克核心圈

2,克拉玛什托什克第二包围圈

以及外围的第三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胜研集)

从形势图看,俄军强攻哈尔科夫,也不是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胜研集)

而从政治上来看,俄罗斯取得的逆转和优势,就更加明显,这既得益于坚实的中—俄合作关系,也和俄罗斯的一系列剑走偏锋的反制对策有关。乌军主力被牢牢焊死在自己的城市里,不敢乱动,也有利于俄军的穿插包围。战场的主动权在俄军,谈判的被动权在欧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宣布以卢布结算天然气和其他商品后,卢布汇价急升

在上月底,俄罗斯在谈判中故意示弱,可谓让西方诸国措手不及。仍然妄想和俄罗斯讨价还价的乌克兰,旋即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乌克兰明显已经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而不得不高调宣称乌克兰将放弃军事武装,宣布中立化。

另一方面,俄罗斯正在外交场上推演其策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主权问题上,以及顿巴斯乃至整个新俄罗斯的归属问题上,将不会有任何妥协和让步,而这也让俄罗斯采取新一轮的军事行动,埋下了伏笔。

在经济方面,众所周知,4月1日,普京已经正式签署法令,俄罗斯要求反俄和对俄不友好的国家以卢布支付天然气、粮食和其他商品,这使西方的无差别制裁,特别是经济方面的一系列制裁,变得毫无意义,甚至还成为了加重本国经济危机和困难的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在乌克兰的特别行动,从一开始,就被证明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集团的斗争。这个斗争并不限于军事对抗和交战层面,更是在于国际关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越加玄幻的东欧局势下,毫无疑问,不死心的美国和北约将会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拱火),怂恿乌克兰继续攻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境内的民用目标,迫害和杀害在乌境内的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而这也势必成为俄罗斯的理据,用以撕下乌克兰的假谈判面具,揭示乌克兰的真好战反俄面目。

欧美诸国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俄罗斯的包围和孤立,也将会对中国实施更加尖锐的外交攻势,目的是让正在和新疫情斗争的中国,陷入欧洲国际政治纷争和危机之中。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也是对中国对外政策、中、俄关系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