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重庆三峡学院"这个名字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是巍峨耸立的三峡大坝?还是波涛汹涌的长江水?亦或是美轮美奂的巫山云雨?
这所坐落在重庆市万州区的高校,自1985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它见证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然而,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校名似乎已经无法承载它的未来。于是乎,更名成为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重庆三峡学院最早由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运管理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2002年,学校成为重庆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转设为重庆市与三峡集团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工、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那么,为什么重庆三峡学院要更名呢?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首先,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学院"称谓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其次,"三峡"二字虽然代表了学校的地域特色,但也容易让人产生狭隘的地域印象,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再者,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的多学科发展格局,需要一个更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名称。
关于新校名,目前呼声最高的是"三峡科技大学"。这个名字一方面保留了"三峡"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科技"二字,既表明了学校以工学为主的学科特点,又彰显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使命担当。
事实上,"三峡科技大学"这个名字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8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视察学校时,就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三峡科技大学"。这为学校的更名指明了方向。此后,学校上下一心,为建设"三峡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那么,建设"三峡科技大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申请更名为大学,须符合以下标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理工农医等四大学科门类中的三大门类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规模8000人以上;生师比不高于18:1;硕士授权点覆盖一级学科70%以上等。对照这些标准,重庆三峡学院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大力气。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三峡科技大学"建设方面可谓动作频频。
一方面,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人才21人、省部级人才64人。
另一方面,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现已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科体系日益完善。
此外,学校还与三峡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万州区政府等单位深度合作,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重庆三峡学院各项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峡科技大学"的美好愿景终将变为现实。届时,这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必将为三峡库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为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谱写精彩的篇章。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母校更名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份责任。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学校建设,在推进"三峡科技大学"的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舞台上书写人生华章。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期待重庆三峡学院这艘巨轮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