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公费留学的黄大年加入英国国籍,国人骂他忘恩负义。他说:“就算把我骂死,我也要加入英国国籍。”然而12年后黄大年却坚决要回国,妻子犹豫不决,他抛下一句狠话:“要么跟我回国,要么离婚。”2009年黄大年回国,在我国临海演习的美国航母吓得后退100海里。

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系。后来这所大学并入了吉林大学。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利兹大学深造。

4年后,黄大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地球物理博士学位,他选择了回国。然而回国后,他看到国内技术非常落后,便又返回英国。
在导师的介绍下,黄大年进入英国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研究员。不久他便加入英国国籍。国人骂他忘恩负义,他却说:“就算把我骂死,我也要加入英国国籍。”

黄大年从高级研究员起步,一步步成为培训官、博士生导师、研发部主任,成为世界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引领者。他坐拥名车豪宅,一家人生活非常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2008年,黄大年突然收到一封信,正是这封信,改变了他的人生下半场。

黄大年收到母校吉林大学发出的一封邀请函:“回来吧,祖国需要你。”他激动不已,当即回复:“我时时刻刻在等待祖国的召唤。”

原来黄大年当年回国后发现我国在地球物理方面起步太晚了,且核心技术完全被西方封锁,即便自己倾囊相授也无法追赶西方的脚步。

于是他又回到英国,为了接触到核心技术,黄大年只能加入英国国籍。

当英国得知黄大年要回国,为了留住他,许诺给他顶级的荣华富贵。他的妻子犹豫不决:在英国他有丰厚的年薪,有一栋花园别墅,她自己还有两家生意不错的中医诊所,而孩子在上学,她担心回国会影响孩子学业。

可黄大年却坚决要回国,他对妻子放下狠话:“要么跟我回国,要么离婚。”最终妻子妥协了。

2009年12月,黄大年和妻子回到祖国,留下还在上学的女儿在英国独立生活。

英美媒体痛心疾首,连续发出多篇文章,英媒说:“黄大年的回国是英国50年来最大的损失。”

美媒说:“有了黄大年的中国就如同有了火眼金睛,可以看清世界上任何的隐形技术,从此地球在中国的视角里也不会再有任何秘密了。”

得知黄大年回到中国,正在我国临海演习的美军航母立马被下令后撤100海里,只因黄大年所掌握的技术对于航母的威胁太大了。

黄大年得知国内的深度地球项目才刚刚起步,与欧美国家有着几十年的差距。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每天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为了保持清醒,他把咖啡当成水来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大年最忙碌的时候,负责了19个项目,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在办公室几次晕倒,都只是吃几颗速效救心丸,便又接着工作。

即使是钻心的剧痛,他也只会偷偷地忍着,因为生怕被拉去医院而耽误了做研究的时间。因此有人称他为“科研疯子”。

他的妻子抱怨地说:“你在国外,生活是规律的,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你为什么回国之后总是在加班?”

黄大年说:“在国外那叫上班,都回家了,还需要下班吗?”除了办公室,他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出差。为了不浪费宝贵的白天,他总是订午夜航班。

有一次黄大年突然在飞机上晕倒了,昏迷中他双手仍死死地抱住笔记本,怎么掰都掰不开,醒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它交给国家。里面的资料非常重要。”

黄大年究竟为何会如此拼命呢?因为他曾说,他担心项目会搞不下去,他害怕中国会赶不上进度,他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不在了。

黄大年回国三年后,我国首台万米钻机“地壳一号”投入使用,探测出够我们用3900年的矿产资源。

五年后,他又研发完成了无揽地震勘探系统。六年后,航空重力梯度仪,无人机探测系统横空出世。

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大年还培养了博士18人,硕士26人,组建汇集了各领域的交叉团队四百多人,为我国实施地球深探计划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16年黄大年在出差途中昏迷,被送进了医院,查出胆管癌。2017年1月,黄大年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一代科学巨匠走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周围很多人都没有缓过神来。回国工作了七年,黄大年没有行政职务,没有学术论文,没有院士头衔,就如他所研究的领域那样,几乎没有走进公众视野。

领导曾多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却不着急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他的精力从来都是用在实实在在的地方。参加学术会议或者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一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

黄大年只用了7年时间,中国就进入了美西30年才完成的深地时代。他所擅长的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

为了报效祖国,黄大年可以抛弃名利、金钱等一切身外之物。而我们要为他做的,只有传承他的这种精神,让他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永久流传下去。向伟大的科学家黄大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