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一直被称作“出海第一站”,甚至一度被误认为是把在中国成功过的模式复制过去就能拿下的“新手村”。

诚然,东南亚市场有一条长长的坡,坡的名字叫人口红利。主要包括印尼、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的东南亚,人口总量将近7亿,是继中国、欧洲、美国之外拥有6亿以上消费者的又一市场。

东南亚也是年轻用户数量最多的新兴市场之一。根据We Are Social数据,除泰国和新加坡外,东南亚其他各国33岁以下年轻人口占比均超过50%;泰国和新加坡有一定程度的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为40.1岁和42.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 年除缅甸、老挝、东帝汶外,各国互联网渗透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4.4%)。

最近十多年来,与全球下行逆向,东南亚GDP增长保持在4%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眼全球,这是中国和印度之外,增速最快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南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下个火车头,也一直是中企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喝一样的饮料、用一样的化妆品、追一样的爱豆,我们与东南亚在很多层面实时共享着生活。据领英数据,中国出海品牌遍布最集中的国家/地区排名前25中,东南亚地区就有4个。

众多赛道中,电商被视为出海东南亚淘金的好去处,国内巨头都以各种方式深入当地。与之相应,物流、金融科技和云服务也都冲在一线。

另一类抢先登陆东南亚的,是直播和游戏为代表的社交泛娱乐产品。它们踩准了供给的时代缺口,是中企出海的优势项目。

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东南亚真不是换汤不换药就能拿下的垮国下沉市场。

东南亚宗教文化多元、语言体系复杂,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都各有拥趸,当地文化、汉文化、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光官方语言就有10多种,还有170多种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统一的“东南亚战略”并不存在,每一个国家都是要特殊对待的单独市场。

以游戏为例,成功出海东南亚的游戏在选择上不能“一股脑地带入不同类型游戏”。而是要根据不同用户进行测试调整,进而提高用户粘性。

在产品发行时也要制定详细的针对性策略。比如,“狼人杀”在东南亚地区并没有类似国内的群众基础。需要在早期培养主播带领用户体验游戏,才能快速让用户get到游戏乐趣并提高平台的口碑和活跃度。

随着品类的发展,对社交的融合能力也是游戏产品迭代的关键。在游戏中加入单群聊以辅助用户找人一起玩或者分享攻略这种略显常规的玩法之外,更多游戏开始在应用内建立社区以更好进行私域流量运营。

近期在出海游戏方面屡次拿下收入增长冠军的《菇勇者传说》,就通关官方社区提升精细化运营。这不仅是增强黏性和游戏吸引力的手段,也是在出海过程中抓住本地用户心理,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好办法。

游戏社区的用户基于共同爱好聚集在一起,并且大多拥有围绕爱好进行内容输出的行动力。而想要保持社区活力,就需要创造鼓励用户不断表达的良好生态,交流实时性和无上限用户并发是关键。

也就是说,游戏社区需要具备大体量的用户承载力,以支撑海量用户同时在线聊天,保持内容产出持续性和社区活跃度。

而在满足大体量用户实时沟通需求的同时,社区还需要做到话题区隔,以便于沉淀内容。以游戏社区为例,找玩家一起玩、游戏分享、战术探讨以及游戏官方的运营通知等,都需要互不打扰,才是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大热的某大型游戏社区,就因以上特质备受玩家欢迎。其背后就是融云专为构建垂类社区打造的 PaaS 产品“超级群”,拥有成员无上限、“服务器-频道-子区”三层产品架构等特点,可支持海量用户顺畅实时沟通。

除游戏社区外,在“搭子社交”成为年轻人主流社交方式的今天,卡通动漫、公仔手办、汉服国潮等兴趣社区运营都是超级群产品的天然适配领域。在垂直社区,用户可以围绕兴趣展开交友互动和多元内容沉淀;开发者则可以借助社区更好地与目标受众建立联系,深入探索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