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现在网上说美国即将崩溃的文章遍地都是,但是和之前唱衰中国的文章相比,还差得很远。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这两年的表现,让一些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都不得不改口说,中国的投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乐观”,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市场“大到无法忽视”,中国股市“低估到不应错过”。目前,如何读懂中国经济,准确研判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界和政治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如果按照他们固有的经验,或者傲慢和偏见,就很难读懂中国经济,就更难理解中国经济的潜力仍然很大,很可能还会再快速增长30年,甚至更多。

笔者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美国经济在增速上44年没跑过中国!中美GDP差距已缩小到29000亿美元。但是中国还仅仅是走完了前半段,后半段那部分亟待富裕的人群,则恰恰正是支撑中国经济下一步高速增长的主力,而其核心支撑点,就是农业人口及农村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拥有了足够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人口就已经达到10亿。但是,当时我们的市场却非常狭小,原因就在于这10亿人口都很贫穷。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劳动力比较廉价,因此我们利用这些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与西方产品巨大的产业代差空间,迅速开启了第一轮经济增长,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最关键的是,我们创造出了超过4亿,具备强大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他们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升级的主力军。目前,我们的市场规模已超过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但是,形势却不容乐观,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最大的考验。它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美元—12000美元左右)后,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二是经济水平被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产品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既无法与高技能的先进经济体竞争,又在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廉价商品前失去竞争力,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看,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转移;而我国本土的企业却正面临着西方高水平产品的紧逼,甚至是打压和遏制,发展面临困境。

而且,从历史上看,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顺利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都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对中国来说,所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因为我们还有5亿多的农村人口,其中不少人刚刚摆脱了贫困。

但是,也许正是这5亿多的农村人口,正是我们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如果他们也具备了前4个多亿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那么,就将立刻为中国带来另一个与当今同等体量的消费市场;而如此巨大的内需市场在培育过程中,就必然能够支撑中国经济,获得另一个30年的高速增长!

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了。众所周知,数十年来,凡是有点本事的人都已离村入城,如今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一无知识、二无技能、三无机遇,让他们成为中等收入阶层,似乎不太可能。但是,相对于所有之前进城的那部分人群来说,他们却拥有一个绝对的优势资源,也是一座金山,那便是土地。

土地历来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因为土地上产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粮食,因而,过去一切战争都是围绕土地展开的。虽然说,中国已经成功地将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但是距离大规模商业生产,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土地仍然是绝对的稀缺资源。尤其是对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问题永远都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不可能指望依靠其他国家养活十几亿中国人,而是一定要把饭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有人可能要问了,仅仅依靠农业,就能超过中等收入陷阱吗?毕竟农业的利润率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和现代工业相比呢?实际上,这可能是大家对现代农业还不太了解。

就从以色列来看,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别看只有852万人口,却创造了很多让人惊艳的成绩。尤其是在农业领域,没有哪个国家能取得像以色列这么出色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只有可耕地615万亩,平均每人只有0.72亩耕地,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3。但是,就凭这点耕地,这点水,以色列不仅让国内的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还对外出口了大量农副产品。

如今,面积还没海南岛大的以色列,每年出口55000吨水果,价值近5亿美元,出口2亿的鲜花、2亿元的柑橘等,欧洲近一半的瓜果蔬菜都被以色列占据,它也是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花卉供应国,被称为“欧洲菜篮”。

而且,最重要的是,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土地私有不同,以色列90%以上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业经营组织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集体农场,大约占全国35%耕地;二是农业合作社,约占全国33%耕地。

集体农场从国家租赁土地(近乎免费),由集体统一组织经营和管理,相当于中国的国有农场。目前,以色列的集体农场已经从单纯的农业发展到工业、商业、休闲旅游业等二三产业。

农业合作社则为合作化组织,土地也需向国家租赁,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这与我国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类似。社内有公有财产,实行民主管理。

尽管中国和以色列的国情不同,但是在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工业领域,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也纷纷进入城市务工。中国的人口结构,尤其是农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说,表面上看,农村只剩下了众多的老弱病残,但是在这个危机中也正孕育着另一个生机,即大量有知识的年轻人口即将全面进入农村,为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欧洲、日本、美国的那种现代农业工厂,其农产品的产出和价值甚至高过很多的工业品?那是因为,现代化的农业工厂,是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全方位控制,从基因育种到土壤改良,从温湿调控到精准肥灌等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数,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农业科技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中国,在密集的高速路网和覆盖乡村且信号良好的无线网络下,已经与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小,再加上大量的民间资本亟需找到出路,和上亿已经在城镇开阔眼界的农民工,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条件。

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城镇人口的增加,又会增加更多服务业的就业需求,这这将进一步吸收农村劳动力,这会让原来意义上的农民逐渐消失;而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农民都迁入了城镇,原本的农村也与城镇没有了明显的界限,这在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已经变成了现实。可以说道,今后每年作为中国的“天字一号”问题的“三农”问题,必然将就此彻底成为历史,这必将再一次深刻改变中国未来的面貌。

而且,这个巨大变化不仅会激发新一轮经济活力,支撑中国下一轮高速增长,更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最终必然能够让5亿农民搭上改革的快车,顺利实现共同富裕,走向社会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