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提升所属产业的运营效率,以及更好地满足主体的需求。近十几年的时间,消费电子迎来了指数级的发展,从手机到PC,再到智能可穿戴设备,人类的需求有了更具象的表达。不过,没有无止境的创新,在周期压力下,智能终端的发展有时也会跑偏,偏离原有的轨道,比如儿童智能手表。

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品类,儿童智能手表在国内发展已有十年的时间,最初的功能也从定位、语音通话发展到社交、拍照等更丰富的应用,价格也是不断上涨,最高售价超过了2000元,达到了高端智能手表的价格水平,更是与一部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价格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价格因素,在儿童智能手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品牌商用多样的功能吸引着儿童的目光,这本没错,但一些冗余的功能却正在成为一种负担。在一些家长看来,本来是基于孩子安全而配置的设备,正在变得不纯碎,甚至是有些被“绑架”的感觉。越来越多的社交娱乐功能,也在对孩子的心智造成不良影响。

Canalys研究分析师秦忆源对钛媒体APP指出,厂商不应该“舍本逐末”,儿童手表的优化应当基于最基本的“安全监护”功能出发,进一步优化定位技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发更多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切实维护儿童安全的监护功能。

“小市场”下的大生意

对于儿童智能手表的定义,要拆开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儿童,另一个则是智能手表。前者很好理解,是专门定位儿童市场,后者则是可穿戴市场的一个细分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智能手表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当时并未掀起多大的风浪,直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才迎来高速发展。十几年来,智能手表在功能、材质与续航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当初的小屏到大屏,从一天一充到续航超过1周,从运动记录到血氧、血压以及睡眠监测,许多品牌也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只是,对比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由于非刚需的属性,并不会成为超级终端,也撕不掉手机“附属品”的标签。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指出,“从生态上来讲,智能手表从来都不是独立的,是手机的延伸。”

不过,智能手表相对于手机的弱势,在加了儿童的前缀后,有了不一样的结果。对于儿童智能手表,使用的对象是孩子,但绑定的是父母的手机,这种连接关系让儿童智能手表在直接使用者面前独立属性更强。因此,可以看到,虽然对比成人智能手表市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容量要小很多,但转化率很高,依旧有大生意可做。

根据IDC此前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140万台,同比增长5.5%。其中成人智能手表559万台,同比增长3.9%;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580万台,同比增长7.2%。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预计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0.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6年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IDC

全球出货量角度来看,2023年全球儿童手表出货量在2000万台左右,大中华区占75%左右。Canalys研究分析师秦忆源认为,中国是儿童手表最大市场,未来仍会保持稳定发展。“国内产品迭代速度更快,更多元,产品形态,功能特性,发展相对成熟。国内有些厂商针对儿童运动出一些运动监测(辅助体测)以及学习功能,也有一些厂商正在尝试将AI大模型融入儿童智能手表中,带来AI识图,AI问答等辅助功能。”

儿童智能手表在中国的增长以及潜力,也直接让小天才品牌一举跃居中国可穿戴市场的头部阵列。有数据指出,2022年小天才拿走了国内三成的市场。另据Canalys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4850万台,同比下跌3%。对比之下,在中国市场,小天才当季出货量则是同比增加27%,增速仅次于华为,市场占比为11%,位居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Canalys

堆料的儿童智能手表,“绑架”了更多的家长

对比成人智能手表,儿童智能手表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比如外观设计颜色鲜艳大胆,更加贴近小孩子的审美,为保证续航,电池容量相比于成人手表容量更大,且防水等级更高。

与此同时,不同于成人手表的对象仅是成人,购买者(成人)有完全的购买决定权。儿童手表的对象是家长和小朋友。家长是消费者,小朋友是使用者,小朋友也会参与一部分决定权,因此儿童手表需要同时满足消费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即儿童手表即需要满足家长对安全监护功能的需求,又需要满足小朋友自己的社交,娱乐及审美需求 。

但是,面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手表厂商们在满足基础配置之外,又增添了很多社交娱乐功能,比如类似于微信的交友聊天发朋友圈,拍照和游戏等。一位学生家长告诉钛媒体APP,她个人认为儿童智能手表的作用就是让孩子能够随时联系到自己,以及自己能随时看到孩子的位置,如果有更多的功能,也应该是基于安全方面的拓展。但是,现在孩子不仅要求自己买特定的品牌产品,为了和同学攀比,还对功能有了要求。

据了解,目前多数小学都规定上学不允许将儿童智能手表带到校内,但仍有很多学生偷偷带过去,在课间使用。虽然家长可以在手机端远程设置手表的使用时间,但一些品牌的产品则是可以破解。并且,在儿童的圈子里,小天才因为“碰一碰”交友的功能,成为多数学生推崇的品牌。

“刚开始买的是华为儿童表,但是过一周孩子就跟我说要小天才,还指定是特别款,就是因为他同学都是用的那款小天才,但是性价比我感觉特别低,但无奈只能买了。”上述家长说道。从京东的热销排行榜来看,前十名的儿童智能手表产品中,小天才就占据了四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截取自京东

Canalys研究分析师秦忆源表示,不同于成人手表,儿童智能手表往往会添加学习和体测功能,以增加家长购买意愿,比如背单词,英汉字典,运动追踪等功能,娱乐方面,除了正常的社交功能外,还会添加一些游戏满足小孩好玩好看的需求,比如抽卡游戏,雷霆战机(类似),农场等游戏。

不止一位家长向我们吐槽,本来购买儿童智能手表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现在来看和手机基本没啥区别,功能越来越多,看似是为了配合孩子的学习,但最后往往就像游戏一样,沉迷进去,那么小的屏幕,还伤眼睛。并且,有的不良软件还设置陷阱,诱导充值。

“堆料真的是否有必要?某些封闭生态的品牌感觉就像拼多多一样,看不上但用户还真就是挺多,现在是不得不为没有性价比的产品买单,给孩子Apple Watch都不要,感觉自己就像是被‘绑架’了。”

面对大部分人看不懂的儿童智能手表市场,有一位家长向钛媒体APP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们的社交圈以及产品定义,与功能无关,这是属于他们的人情世故。”

不该“舍本逐末”,儿童智能手表该回归初心了

对于单一市场来说,品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好坏。除了垂直品牌小天才之外,华为、小米等主流终端厂商的加入,已经说明了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前景。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外,为了争夺入门级市场,一些不知名的品牌以及代工厂也都加入进来,想吃一波儿童市场的红利。

只是,市场是够热闹,但也有些跑偏。从目前国内的产品来看,儿童智能手表的价格段覆盖全面,针对不同年龄层细分的产品都有。在满足基础需求外,对于不同的年龄层的儿童需求,针对性推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但是,大光圈拍照、4nm芯片、深度社交朋友圈等,这些看起来更高端的配置,是否真的有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宣传页

面对当下儿童智能手表的发展,有一位网友评论称:个个都喊着交友,合着你给孩子买个儿童手表就是想让孩子交友?不应该是联系孩子和定位吗?能顺便交友就交,不能交友更好啊,安心学习。因为一个表不同不能交友而导致自己小孩被“孤立”,那这个友不交也罢。再说现在儿童微信已经在渗透了,最终目标不还是人人微信?

在钛媒体APP看来,伴随着技术的演进,儿童智能手表某些新增的功能,确实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关注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比如定位到具体的楼层,测体温、血氧、心率,识别孩子的心情,当孩子靠近水域以及手表接触水面时,会提醒给家长等,这些都是基于儿童智能手表初心而完善的功能。

至于社交、拍照等功能,是能够丰富孩子的使用体验,也是智能硬件产品进化的必然。就像平板PC化一样,技术的迭代让终端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智能手表也开始手机化。但是,要考虑到的一点是,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对象是儿童,他们的自制力是很难评判的。就像是我们小时候买的学习机,大家也都清楚,有多少人有多长时间,是真正用在学习上的。

Canalys研究分析师秦忆源表示,儿童智能手表的初衷和痛点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一些厂商正在通过添加更加丰富多样的功能,提高产品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和差异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空间。但听音乐,看视频,学习,甚至看小说等功能,在小孩子本就自制力不高的情况下,吸引小孩在手表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且手表的屏幕一般较小,带来潜在的沉迷和视力损伤风险,不少家长已经对这些功能的过度加入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钛媒体APP认为,就像分析师所说,儿童智能手表上一些冗余功能的添加,是品牌为了通过差异化竞争,拉开品牌间的形象以及更多的利益空间。从目前的市场增长来看,增速已经放缓,更多品牌的加入也让这一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但同时,一些品牌为了市场,也是偏离了轨道,做起了孩子的“生意”,而基于儿童社交圈的特性,家长又不得不买单,这是不可取的。

另外,考虑到产品对象的特殊性,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儿童智能手表应该有的,但是很多品牌不是想着先提供这些需求,而是将更精准的定位功能配置在了功能繁多的高端产品上,家长只能花一千多甚至2000多的价格去为那些不应该出现在儿童智能手表上的功能买单。

一位家长说道,“确实1000多的就比四五百的定位更快更准,这也是我想要的功能,至于其它的拍照啥的,如果能够舍弃掉,从而将价格降低些就更好了。”

Canalys研究分析师秦忆源指出,厂商不应该“舍本逐末”,儿童手表的优化应当基于最基本的“安全监护”功能出发,进一步优化定位技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发更多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切实维护儿童安全的监护功能,如电子围栏,一键 SOS,没电关机查找等。不断提高续航能力,减少频繁充电的麻烦,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的保护,避免信息泄露威胁儿童安全。

或许,在不久后,儿童智能手表也会支持卫星通信,表面上看是做到了在极端场景下对孩子的安全保护。但是,这些打着为孩子好的功能真的是有必要的吗?(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