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最擅长讲述苦难,却也最擅长带给别人苦难

作为影史不可多得瑰宝,《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一部经典电影最亮眼不过了,无论是电影的服化道还是演员表演,镜头构图等,都称得上电影史上的佳作,这一点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当下有许多人因为现实冲进电影评分记录去打零分,但是《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依旧拥有9.5的高分,这已经是下降很多了,要知道当初这部电影,在各大电影排行榜都名列前茅,艺术造诣得到了时代的认证

导演斯皮尔伯格凭借此片,拿奖拿到手软,每一位电影人都不可回避地刷这部电影,当年我更是十几遍地刷这部电影,毕业后仍旧每年看一次。无他,电影拍得确实好。

或许,擅长经商的人,擅长讲故事吧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借助辛德勒这位商人的视角,将二战犹太人遭受的苦难徐徐展开,把二战几年间的动荡从开始到结束,全部压缩进了这部电影。连姆尼森的表演细腻丝滑,张力十足,随着剧情的深入,从春风得意的商人到悲天悯人的菩萨,连姆尼森贡献了精湛的演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中有无数经典名场面和台词,最富冲突意味的便是黑白中的那一抹红。小女孩很小只,就像东方水墨中点缀的一笔朱雀红一般,红衣小女孩的点缀,让儿童和大人,弱小和残暴,对比而出的戏剧张力在明显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部《钢琴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波兰犹太裔法国导演、编剧、制作人,出生后不久,在反犹浪潮中,全家搬回了老家。但不曾想,老家也非天高皇帝远的不管之地,二战爆发后,德军迅速占领克拉科夫,下令驱逐波兰人以供德国人居住。母亲死于奥斯威辛,父亲在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罗曼·波兰斯基则逃出居住区,在一个波兰农夫的帮助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导演的经历,让他拍出了观众评分9.3的电影《钢琴家》,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的钢琴师,全家被迫害,自己在好友帮助下躲藏了起来。随着战争的深入,朋友离去,钢琴师最终只得自己生活,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打动了军官,致使对方心生恻隐之心,暗中帮助钢琴师熬到了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讲述残酷的战争中,人性依旧温存的那点善念,战争裹挟着一切,无论男女老少,音乐的作用便是洗涤人的心灵。苦难下的个体,就像是躲藏风暴的雏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斯卡金像奖的创立者是一位犹太人,路易斯·梅耶,他被称为“奥斯卡之父”,“好莱坞之王”

《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师》、《围捕》等一系列宣传犹太人受苦受难的电影都由好莱坞的犹太人影视公司老板和犹太人演员创作

渐渐地,大众似乎发现自己失去了“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镜头前,他们对苦难的理解比谁都深刻,但是画风一转,我们看到了加沙地带百万人无家可归,看到了对炮弹习以为常的孩子,看到了心碎的男孩面对记者采访,说出“我们不可能长大的”,谁知真的一语成谶,最终他没能长大成人。

一个只喊冤,却下手狠辣的人,我想普通人见到了都会绕道走

你只能看见自己的委屈,似乎全世界都欠你的,但整个世界又多无辜,中国有句话叫做“冤有头债有主”,一个民族的伤疤,那他所倾诉的对象也应当是对他造成伤害的人。而不是用弱小粉饰自己的暴行,拿着生存的借口,将土地上生活的人驱逐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悲的是,文化的浸染让许多人支持他的行径,一个突兀出现,以千年前祖先生活过,便发誓要在此扎根生活建国的逻辑,怎么能讲得通?有人说,还不是强者说话,谁的拳头硬谁有理,可是他们在电影里明明讲的是强者也不应该欺负弱者。

他们依附、利用美国,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事到如今丝毫不在意自己多年经营的假面,开始疯狂的屠戮。

真的,有够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