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曹操既有名气又有实力,为何一生没能统一三国

毛主席评价一针见血

起点优渥

曹操出生在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汉朝晚期的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接过了曹腾的爵位,在汉灵帝时期,更是位列三公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从小聪明,有才干,机敏过人。当时的一位名叫桥玄的人认为曹操是个不平凡的人,将是能够平定乱世的人,便将自己的后人托付给曹操。

当时许劭认为曹操是“太平之世是能臣,大乱之世是奸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确实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博览群书,抄录兵法,更是给《孙子兵法》进行注释。

戎马一生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

朝廷内部并不安稳,大将军何进想要和宦官十常侍争夺大权,但是没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反被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被召入京,反而挟兵自重另立新帝,使得皇权纷乱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出逃洛阳起兵陈留,首倡义兵天下群雄共谋伐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便开始军旅生涯,参加镇压黄巾军的战斗。

董卓祸乱朝纲之际,多位天下英雄共同成立关东联军,共谋伐卓之事,虽然这次的谋划失败了,但是也为曹操创建属于自己的势力,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贤等注《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在整理好自己的部队之后,开始与吕布争夺兖州的控制权,最终将吕布击败,确立自己对兖州的控制权

在天子脱离董卓挟持之后,袁绍和曹操治下的谋士都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绍有所顾虑,曹操则谋士毛玠的建议之下,将天子迎来许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开始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对各路诸侯进行讨伐

以多胜少赢下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使自己的势力范围更加稳固,开始北征乌桓,成功击败乌桓之后,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维护了边疆的安全,消除了后方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一统北方之后,曹操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谋划。

在南方有孙刘两大势力,迫于势力的差距,孙刘联合与曹操在赤壁展开战斗,这场战斗最终以曹军失败结尾,这也是曹操生涯最大的一次失败,源于对南方水战的不熟悉和对敌人的轻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之后,曹刘展开了汉中之争,虽然也是以失败结尾,但是巩固了长安周边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曹操晚年还进行了多次东征孙权的战事,意图打败孙权,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三国鼎立的态势并没有造成根本的影响

征战一生的曹操盘踞在北方,实力强大到空前绝后,但最终还是没有统一三国,其实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生性多疑

曹操处于东汉末年,动荡纷纭的年代,虽然拥有十分优渥的背景,使他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的,久而久之,曹操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刚刚从洛阳出逃,在陈宫的救助之下,来到故人吕伯奢的家,夜晚吕伯奢一家热情款待,却因听见磨刀的声音,疑心病发作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壁之战中,曹操手下两位擅长水战的大将蔡瑁与张允,便是因为曹操的疑心病而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最后被斩,间接导致此次战役最终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的多疑的行为,都将不利于曹魏方面的人和。

这也是曹操终其一生都没能统一三国的原因之一

天时,地利,人和各有缺失

天时地利人和三国各有所据,没有哪一个方势力能够牢牢占据三个有利因素,这也是魏蜀吴三国最终都没能统一,惨遭司马家族偷取果实的原因之一。

目前关于三方势力各自占据的情况也是众说纷纭。

魏国占据天时,地利,但缺少人和

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曹魏就逐渐掌握住了天时,讲道义牢牢把握在自己这一方的手里,不论前往攻打哪一方都能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具有不错的战略纵深和人口,这往往能带来相当可观的战争潜力。

独独缺少了人和这一重要条件,曹操几个儿子皆为龙凤,不断争权夺利,各个支持者也都加入乱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汉在刘备还未去世之时,三者全占但又不多。

刘备又称刘皇叔,是皇室血统占有一定的天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十三州,只占益州,虽有天险,却没有更多的人口和发展机会

在刘皇叔,仁德名声之下,蜀地人马,荆州氏族,关羽张飞这批人马,三方势力能够保持微妙的平衡

但是在刘皇叔去世之后,天时不在,这三波人又互相不服,以至于人和也渐渐失去。

孙吴势力,不具备天时,却占据了地利和人和只能龟缩在次不能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德欠缺

曹操率兵攻打张绣之时,张绣自知不敌变主动请降,曹操不耗一兵一卒便占据了宛城,于是设宴款待张绣何其手下。

然而曹公好色使然,不仅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这让张绣如何自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身边谋士贾诩建议下,张绣突然带兵攻入曹操的营帐,将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

典韦为掩护曹操逃走而战死。

而曹操的战马在乱战之中被射杀,他的大儿子曹昂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结果自己因为没有战马被张秀追击死于乱战之中。

曹操因品德欠缺而导致此次行动的失败这绝对是不被允许的。

伟人对曹操的评价

在主席之前,鲁迅先生也曾对曹操有过正面的评价,认为曹操开创的建安文学纠正了当时不正的文风,总结起来大致是“思想通透,极大地包容外来思想,废除了东汉末年不合时宜的政策”,他认为曹操的这种思想特征也体现在其人才论和对后事的处置。

毛主席对此十分认同。

毛主席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有着独特的见解,应该给他“翻个案”,毛主席认为曹操是一个集政治,军事,文学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曹操的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12-02 08:12

同时毛主席也认为,曹操有着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优柔寡断,二是不能严于律己

优柔寡断

毛主席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之中提到出曹操身上的一个缺点:优柔寡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坚决主张为曹操翻案 党史博览 2014年01月26日 09:45

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在平定西凉,击败张鲁并成功占据汉中之后,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

他的谋士们普遍建议乘胜追击,进一步攻占益州,这是曹操最接近一统三国的绝佳机会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曹操却展现出优柔寡断的一面,并没有能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至于让刘备,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曹操就后悔了。

毛主席在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曹操在击败张鲁后应该果断决策,进军四川

曹操的优柔寡断,使得决策出现了失误,也让他失去了一统三国的最佳时机。

不能严于律己

在《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说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便在眉批中写下“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一语,批评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

赤壁之战曹军惨败,曹操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者,面临自己的决策失误,不但没有检讨,反而进行甩推锅甩责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宽以律己,严待他人,这如何能够让将士心悦诚服呢?

讲在最后

尽管曹操最终未能完成三国的统一大业,但他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革新了文学传统,开创了以乐府旧题抒写现实的新风,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手书《龟虽寿》

在军事领域,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稳定,为中原地区的安全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政治治理方面,曹操推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屯田制、改革户籍制度,以及推行法治,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