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岁月 第72章 美好记

子君找了一份教培机构的工作,成了孩子王,主要辅导二三年级的学生。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文质彬彬的老师,讲起课来风趣幽默,检查起作业来严厉吓人,休息时又变成了大哥哥,和他们打闹嬉戏。

学长们也都很喜欢他,把孩子交给他很放心,也很踏实,有几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到一个月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样的好消息很快在家长之间传开了,有些家长慕名找到这家教培机构,指名道姓要找子君教自己的孩子。

机构领导也很高兴,这就是“名师”效应。为了满足有些家长的特别需求,领导又给子君开了一个精英小班,当然收费要比普通班贵。

但对于当下的中国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与投资是无上限的,只要家庭能承担的起就会义无反顾。

子君的收入就像孩子们的成绩一样,不断的提高着。

二十一世纪初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教育产业化、医疗社会化、住房商品化,似乎一切都变的商业化,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教育本身是国家对民众进行教化育人的义务工作。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始集中化,优秀的老师都去了民办学校或是教培机构。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的情况下,成绩第一成为教育的核心,这为各类教培机构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商机。

平时工作不忙时,子君就学习考公知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与教训,这一次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上一次薄弱的内容。

申论是子君上次考试失利的主要项,所以他专门强化学习了这一项。

申论考试旨在考察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这项考试被考公者称为“玄学”,因为其带有“只有问题,却没有标准答案”的神秘面纱。

时政要闻也是子君重点关注与学习的内容,他隔一段时间就登陆国家政府网站,下载相关的重要会议内容与专家解读,了解当下的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动向。

朱青时不时来看看子君,每次总要拎一大包吃的用的,她怕子君晚上学习太累,想吃东西又没有。

学习是最耗体能的事情,营养跟不上,身体就会垮掉,身体垮了学习更是完蛋。

还像当年一样,朱青帮子君收拾收拾房间,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顺带连公共区域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看来一个家,还是需要一个女人。

另一间住的男生有时候看到朱青在刷马桶,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子君有你这样的女朋友真好,谢谢学姐。

朱青看着小男生,怒气冲冲的说,与其嘴甜,不如自己来刷。

子君和朱青也讨论过关于校外教培的社会问题。

子君告诉朱青现在的教培行业发展很快,重点的中小学校周边各类教培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琴棋书画,体育、武术、主课样样都有。

朱青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教育不是学校的事吗,怎么会转移到了教培机构呢。

子君说,还不是为了成绩和孩子的前途吗,现在已经从胎教抓起了,孩子还没有站在起跑线上就开始学习了。

再加上商业运作下的家长焦虑症越来越严重,都害怕孩子落后。小学落后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初中自然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自然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

所以小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层层选拔人才的教育体制,让家长认识到必须让孩子在每一层级每一阶段都要处于前茅,才能够继续上升到更高的层级,否则就会被淘汰。

朱青被子君说的哑口无言,只好无奈点头表示认同。

不过子君也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他忧心忡忡的说,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同程度的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性,逐渐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了思想的自由。

朱青一开学就开始忙碌起来,研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很多,课本内容主要靠自己学习与消化,要查询大量的资料做参考与验证。

上课时教授对课本内容一带而过,之后就开讲与之相关的研究与最新的发展成果。

研究生课程通常更加专业和深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大量的研究项目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使自己在特定领域内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朱青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深得教授的认可,已经开始让她参加一个小项目的研究工作,做一些前期的准备事务。

当然,她出众的成绩和外貌也引来了男生的注意。

不过,朱青特意让子君陪她在食堂里吃了几顿饭,并做了几个亲昵的动作,就轻松化解了不必要的麻烦。

那几个男生看到帅气成熟的子君后也就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

这个聪明的女人,用此一招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既解决了难题,还保全了大家的脸面。朱青有男朋友的事传开后,此类烦人的事也就再没有发生过。

流走的时光,记录下了两人努力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按子君和朱青设定好的计划发展着。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朱青心情格外的好,她的作业得到了教授的表扬,今天是周六她要去找子君一起做饭吃。

他们重新收拾了小厨房,开通了天然气,置办了厨具等,异地美食的口味是新颖,但解不了对家乡风味的馋,还是自己做的好吃,还干净省钱。

朱青有一套钥匙,她开门后发现子君床边放着一大兜高档水果,显然这不是子君买的,她知道子君节俭从来不会买。

子君已经开始伏案学习,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即使是周末也不睡懒觉。

朱青指着水果问,哪里来的这么多好水果?

子君一心在做题,头也没有回,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一位家长妈妈送的。

朱青又问道,她为什么送这么贵的水果?子君这才回过头,笑着说,可怕的女人第六感,人家是为了感谢我,她儿子上周考试考进了班级前十名。

朱青看被子君看透了心思,就自觉转移了话题,不肖的说,前十名就这样,也太容易满足了。

子君摇摇头,无奈的说,你是不养娃不知为母心,她儿子以前一直都是班级中间,这一次能考进前十已经很不错了。

朱青看可为在怪自己,就过来抱着他说,要不我们也生一个,看看养娃有多难。

子君先是一愣,然后惊喜交加的说,你不要乱说,我们还没有结婚呢,怎么生啊。

朱青被子君不解风情的傻样逗的咯咯的笑起来。

子君一下子反应过来,伸手挠朱青的咯吱窝,边挠边说,让你逗我,让你逗我。

朱青被挠的笑不成气,只好投降说,饶了我吧,以后不逗了,我要去做饭了,说今天想吃什么?

子君想吃拉条子,朱青拉着他进了厨房开始分配工作,以命令的口气说,老规矩你和面,我摘菜洗菜切好后等你炒。菜炒好后,面也醒的差不多了,你再拉面下锅,这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子君一听这话,说道,你这相当于白吃,我教你和面拉面你又不学。

十二点准时开饭,朱青吸溜着子君做的拉条子,边吃边说,还是你做的饭好吃,食堂里的面条都是机器面,根本吃不成。

两个人聊着天,一人吃了一大碗面,又喝了一碗面汤,这是西北人的饮食习惯,原汤化原食。既不浪费,还有益于健康。

也许,这就是美好的生活,简单的物质需求加勤奋上进,没有世俗的尔虞我诈,更没有为了利益争的你死我活。

美好生活的本质就是对它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心理的满足,而不是物欲横流。

如果有一天打破了这种向往和追求,将美好与物欲等同化,生活也就由美好变成了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