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供应紧张,但中国的精炼铜产量仍然接近历史最高点。之前因加工费大幅下降而预测的减产并未真正发生。同时,铜价已从每吨11,000美元的高位回落,这可能意味着只要中国的供应仍然过剩,铜价就难以进一步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于5月2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的精炼铜(电解铜)产量达到了113.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从年初到4月,精炼铜的总产量为447.9万吨,同比增长了10.3%。此外,4月份十种主要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和钛)的总产量为649.5万吨,同比增长7%。从年初到4月,这十种金属的产量为2589.2万吨,同比增长了7.1%。

在细分产品中,4月份铜材的产量同比下降了5.2%,至181.3万吨,而铝材的产量同比增长了8.2%,达到584万吨。铅的产量微增1.1%,至65.7万吨,而锌的产量则微降0.8%,至58.6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3月,中国的现货铜加工费暴跌至每吨仅12.70美元,两个月内跌幅近75%,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有消息透露,中国的主要铜生产商曾在会议中探讨如何应对加工精炼费用的急剧下降,并提出了减产的建议。然而,尽管减产提议得到了认同,但会议并未达成具体的减产计划。

上海有色金属市场的分析师梁凯辉指出,随着铜价的飙升,从废弃的罐子、管线和电线中回收的废铜量也迅速增加。他表示,制造商们正忙于将这些废铜加工成金属半成品,并将其送回冶炼厂,以替代当前海外矿石的供应短缺。

与此同时,中国的铜冶炼产能在持续增长。为了维护市场占有率,一些公司甚至愿意牺牲部分利润。地方政府也鼓励这些企业继续生产金属,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水平。

联合国旗下的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预测,到2024年,全球精炼铜的产量将同比增长2.8%,达到2,728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2,789万吨,增幅为2.2%。在需求方面,2024年全球精炼铜的表观消费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1%,至2,712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至2,779万吨,增幅为2.5%。

对于中国而言,2024年的铜消费量预计将同比增长约2%,而到2025年,增幅将约为1.6%。

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精炼铜的产量同比增长了5.3%,达到686.3万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产能扩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两个国家外,全球其他地区的产量仅增长了0.2%。目前,中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合计占全球精炼铜产量的约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