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的终极目的,是要消费者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买单。你确定你做到了吗?

小编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分享,说的是通过“试饮”这一动作,对品牌进行观察。

刚到门店坐下,就有小哥哥立马将试饮送到桌上。本来没打算点单,也被他打动,因此点了2杯新品。

在观察中,发现这样一位店员,是作为“巡场”而存在。“眼观4路,耳听8方,送试饮,收杯子,收桌面和地面垃圾,速度很快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影响顾客对品牌的感官

01

试饮体验

重在用心、重在执行

门店“提供试饮”的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不少讲究。

就拿前面霸王茶姬的案例来看,有几处细节值得说道:

一是服务者的“眼”,与其说是看到来往的“人”,不如说是看到人来人往的“需求”。

对进店坐下的潜在顾客提供试饮,是待客之道;对没有进店的路人提供试饮,也许TA正好就需要喝点什么,然后你家正好就有;对已消费结束的顾客,收拾好环境,以准备迎接下一位顾客。

二是服务者的“耳”,听到的是咨询、反馈或是客诉,解决的不仅仅是顾客提出的问题,更是以“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为目的。

例如,小编曾在等待取单时,才发现自己小程序下单选错了门店。店员听到后,主动告知可以致电对方门店取消订单,而对方门店也在沟通后第一时间退回钱款。

这样一个因消费者失误造成的过错,品牌的不同门店用一致的服务态度快速处理,不但消弭了消费者的困扰,还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这个品牌值得光顾”以及愿意复购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环节安排专人负责

三是服务者的“手”,作为外场的店员,麻利的动作尽管与出品无关,但与潜在消费者是否能成为实际消费者有关。

在附带场景的门店,桌椅是否干净,是来往过客选择落座的关键;外场店员的形象,甚至也可能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理由,当店员认真有干劲地做事,能够传递出“这家店很专业”的感觉,而如果店员心不在焉,也会造成消费者“这家店生意不好,做得不好喝”的印象。

所以,试饮做下来的全套服务,是与“巡场”相关联的。由试饮这一动作,从准备到执行,让门店发挥主动优势。

02

试饮环节

是从品牌到门店的整体服务表达

具体到试饮这一环节,要做哪些准备?绝不单单是分装小杯饮品,并给到路人。

小编在郑州探店时,发现几乎所有茶饮品牌都在试饮环节上做得非常出色。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表述——

01“试饮”是必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人负责试饮台,主动提供不同类型的试饮

不论是连锁化管理的品牌,还是单打独斗的门店,它们都主动或被动提供“试饮”。

主动提供,就是有专门的试饮台,以及专门服务于试饮的店员。他们会主动询问,是否要尝尝,并进行简单的告知,这是什么类型、什么口味的产品,并对顾客的提问做出解答。

比如茶半城,一家主打药食同源的新中式茶饮,产品品种多,提供试饮的品类也多,店员会询问顾客偏好,一一让顾客进行尝试,并对不同功效进行说明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试饮台,右-小型冰淇淋搅拌机

比如活力婆婆,奶茶、小饼干都在试饮台前进行小杯分装,甚至还有一部小型冰淇淋搅拌机放在试饮台旁,便于冰淇淋品类的小杯分发。

被动提供,就是在门店范围内,设立便于顾客自取的试饮台,店员视情况而打理,收走饮用后的空杯子,重新补充试饮用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乐茶的自取试饮区

比如乐乐茶,在吧台上摆放试饮杯及壶,并写明“先品尝 再下单”,背景板则写着“品鉴官”表达欢迎顾客来品尝。

提供试饮成为门店的必选项,无条件为顾客创造“饮用”这一可能性。

02有效的话术,提高“试饮”转化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准备

试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进店交易的转化。但从服务层面来说,试饮过后,如果直接询问顾客是否点单,则显得过于功利了些,也可能遭到反感。

所以市场上的大部分试饮流程,只能打个及格分,给到真诚,门店确实做出了欢迎动作。但想要做到让顾客高高兴兴下单,还需要一些技巧,或者说是:要挖掘顾客消费的可能性。

比如茉沏,负责试饮的店员一手托盘举着试饮产品,另一手则拿着一块KT板,上面印着品牌形象及门店下单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手托盘,一手拿着二维码KT板

她在服务顾客时的用词是:“新品柠檬茶,适合夏天喝”。点出了2个关键:一是告知出了新品,二是契合现在的夏日场景。确实吸引了周围的人。

而且提供的试饮不只一种,还会强调:“还有茉沏招牌,山茶碧螺春,奶茶很清新”。强调了品牌、招牌以及产品特色。

顾客试饮后,如果表达出“味道不错”“还可以”之类的肯定,店员则会迅速将KT板的二维码举高,并表示“喜欢的话,菜单上第一个就是”,委婉自然地指引下单。

这就是话术。但如今茶饮店的话术,绝不只是固定的台词,需要根据产品、场景灵活变化,目的是帮助顾客找到他们喜欢的产品。

03“试饮”到底在试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台,也有品牌整体形象的展现

需明确,通过试饮,试的是“饮品”,但留给消费者印象的却是“品牌”。

比如提供奶茶试饮,理所应当会让人觉得,这家品牌的主打的就是奶茶。在不了解品牌的情况下,果茶爱好者就可能在潜意识中排除这家店。

所以做试饮,产品不能单一。考虑到门店制作,以2~3种最佳,涉及当季主推、奶茶品类、果茶品类,特别是具有壁垒的核心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时,随杯提供客制化选项的试饮

还有提供试饮的时机,除了消费前的试饮,还有消费后的试饮。比如柠檬向右,在下单出品后,会随杯附上一小杯试饮,表示给顾客品尝酸甜度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出品。

这样的试饮流程,体现了对顾客口味的尊重,也是品牌重视每一次交易的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饮杯也能体现品牌特点

还有体现试饮“仪式感”的细节,比如印有品牌LOGO的试饮杯、托盘,专为试饮而准备的分装壶,特地设计带有slogan的试饮台……记住自己要展示的,一定是差异化。

甚至还有,仅供试饮就提供了并不小巧的豪迈杯量,将“买不买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是否满意”的品牌诚意表达,给足情绪价值。

试饮,是为了建立与顾客的连接,不论他们消费与否,都要让他们记住自己。

所以,没想好试饮的话术,没做好试饮流程的规范,没办法让试饮让顾客瞬间心动,咱们就克制一下,别轻易做试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