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公交粮”这个词让他们十分陌生,更是距离他们十分遥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国取消“交公粮”至今也仅仅过去了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交公粮”已经成为过去式,但交过公粮的农民们,却无法领取到养老金。这背后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揭晓,也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交公粮”

我们所说的“交公粮”,其实就是农业税。在2006年以前,无论是种地的农民还是收粮的粮贩,都需要缴纳农业税。该项政策,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意义更是非常深远。

农业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鲁国按照田地的面积实行田赋制度,也标志着土地私有化的起点。从此之后,农业税也在不断地完善,使其相关制度得到改进。

汉朝初期,农业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人大也制定了《农业税条例》。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税种,农业税的历史长达2600多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建王朝时期,农业税度过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但最终都没能阻止王朝的衰败。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推着小车捐粮,为实现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税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是国家财政的中流砥柱。从新中国成立到农业税取消,全国农民缴纳了超过7000万亿公斤的粮食。

不难看出,农业税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过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着工业社会转型,农业税也开始逐步退出舞台。惠农政策的提出,也让农业税取消正式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农民而言,春种秋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对农业税如此重视。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农民才是国家的基石。

就算是在特殊时期,农民依然没有停止缴纳农业税,这也体现出了农民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依靠着农业税这个制度,中国过了一次又一次粮食危机,为国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时代下,农民的收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价值也开始减少。因此农业税的比例开始逐步减少,最终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虽然已经不再需要缴纳农业税,农民们也不需要推着小车向集体“交公粮”,但他们的收入却没有增加。时至今日,最贫穷的人大多还是依靠着土地生活的农民。

这些曾经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农民,在他们老了之后却没有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对此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这部分农民的生活没有得到保障,国家忘记他们了吗?

“交公粮”和纳税是相等的,但为何城镇退休的人就能领取退休金,而“交公粮”的农民却没有退休金呢?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为什么没有退休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民缴纳农业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时缴纳农业税,也是国家重视农业经济的一种体现。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来提高农业税收。时至今日,国家依然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鼓励农业生产的发展从未改变。

当时因为中国农业生产并不发达,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为此国家大力投入农业发展,将更多的资源向农业倾斜,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种背景下,农民的收入提高,自然也就要缴纳更多的农业税。后来,国家多次实行农业税减免政策,并对贫困地区免收农业税。从这也不难看出,增收农业税其实是越来越少的。

那为何曾经交过公粮的农民,如今却无法领取退休金呢?从社保体系来分析,农民实际上并未被纳入社保体系中。这很大的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使得农民的待遇不完善。

我国的社保体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也正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很多农民热衷于农业生产,收入的提高让他们对社保的关注度不高,也就没有选择参与社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社保和农业税并没有任何联系,不是说缴纳过农业税就是参加了社保。农业税作为一项国家税收政策,它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目的是发展国家经济。

社保则不同,它推出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参保人的养老问题,属于社会保障政策的一种。因此,没有参加过社保的农民,就算他曾经缴纳过再多的农业税,也无法领取到退休金。

尤其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重就越来越低,粮食的价格也持续下滑。如果按照当时缴纳农业税的标准发放退休金,那么社保基金估计也难以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