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气温升高,不少害虫在田间地头蠢蠢欲动。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多个农业生产地,不仅不打农药,反而放“虫”入田。这种做法看似反常规,却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简而言之就是“一物降一物”,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桂阳县今年出动了由41亿只益虫组成的“保卫队”,这41亿只益虫包括蚜茧蜂、赤眼蜂、蠋蝽、益蝽、异色瓢虫等种类。开启“虫口夺粮”保卫战,既保护了农田,又保证了增收。

央视新闻报道桂阳县“以虫治虫”后,迅速冲上网络热搜,不少网友好奇:为什么这些益虫能成为“保卫队”的天选之子?它们从哪里来,是如何消灭害虫的?5月27日,当地技术人员对此进行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放在植株间的赤眼蜂卵卡

41亿只益虫从哪里来?
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桂阳县分公司烟叶生产经营分部中级技术员陈夏晔介绍,他们在2016年正式开始在桂阳县樟市镇试点,把“以虫治虫”作为防治虫害的方法,目前已经推广到了整个郴州市。

“这些益虫都是人工繁育的,益蝽、蠋蝽等捕食性天敌昆虫、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全部由郴州市烟草天敌昆虫繁育基地提供。”陈夏晔介绍,今年放出去的41亿只益虫是根据种类“分批发放”的,按照顺序依次是蚜茧蜂、蠋蝽和益蝽、赤眼蜂、异色瓢虫,几类益虫轮番接力,从而消灭害虫。

如何成为“保卫队”的一员?
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生物链上的“一物降一物”。这几类益虫能成为“保卫队”的一员,就是因为它们是田间害虫的天敌。

比如,赤眼蜂能让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闻风丧胆;而蚜虫一见到蚜茧蜂和异色瓢虫就浑身发抖,因为它知道自己活不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眼蜂

消灭害虫的两种方式:寄生与捕食
在桂阳县和平镇白杜村,技术人员为农户们送来一张张赤眼蜂卵卡,指导农户们将卵卡卡在在各类农作物茎秆上,等待赤眼蜂孵化。

赤眼蜂的复眼是红色的,身长不足1毫米,小身材却有大能量。“赤眼蜂不直接吃害虫,而是产卵到害虫的卵里面,赤眼蜂幼虫通过吸收害虫卵的营养生长,成熟后破壳而出,这样害虫就会‘断子绝孙’。”陈夏晔说,赤眼蜂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广、防治效果最好的天敌昆虫之一。

和赤眼蜂一样,蚜茧蜂也是通过寄居在害虫的卵里来消灭害虫,这两种属于寄生性天敌昆虫。蠋蝽、益蝽、异色瓢虫三种则属于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欧阳海镇,一只只益蝽被释放到农田里,开启“治虫之战”。“益蝽的幼虫和成虫都可以捕食多种鳞翅目害虫,在靠近鳞翅目害虫幼虫时,益蝽会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猎物体内,几分钟后,害虫就会逐渐挣扎变缓,直至死亡。”陈夏晔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蝽

灭完害虫后,它们会被怎么处理?
41亿只益虫毕竟不是小数目,它们把害虫消灭掉以后,又会被如何处理?相信不少人也会有这个疑惑。

其实,当这些益虫完成使命后,并不会被工作人员采取特别的干预措施,“这些益虫不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一部分益虫会结束生命周期自然死去,一部分会迁移到其他作物上,继续它以虫治虫的使命。”陈夏晔说。

专家解读:是利用自然界相克相生原理防治害虫的天然方法

记者查阅国家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发现,近年来,包括北京、河北、天津、海南、山东等多个地区采用“以虫治虫”方法防范病虫害的案例被报道。

据《农业日报》2022年报道,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化学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有效防治害虫是农业生产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方式——天敌昆虫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并在促进农药减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天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徐学农介绍,“我们所说的天敌昆虫,一般指农业害虫的天敌,主要包括昆虫类、螨类及蜘蛛等。根据其猎食害虫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直接取食害虫,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捕食性蝽类、胡蜂、食蚜蝇、捕食螨和蜘蛛等。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或体表,以其体液和组织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寄蝇、寄生性螨类等。“天敌昆虫源于自然,是一种利用自然界相克相生的方法防治害虫的天然方法。”

我国对天敌昆虫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进一步探索发展阶段。如今我国已能成功地饲养赤眼蜂、平腹小蜂、丽蚜小蜂、肿腿蜂、啮小蜂、草蛉、瓢虫、小花蝽、侧沟茧蜂、花绒寄甲等多种类型的天敌昆虫,对本地优势种天敌的规模化饲养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天敌工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正在迅速崛起。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 通讯员廖诗卉 何禹军 欧阳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