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到了,每逢初一十五的深圳海边,总是蹲满了“认真翻东西”的深圳人。

他们穿着防水鞋、深色衣服,一边拿着耙子,一边提着桶,认认真真地蹲在地上“掘地三尺”,玩一场成人版的“过家家”。

抓螃蟹、挖蛤蜊、摸螺、挑海胆、敲生蚝......深圳“赶海佬”忙得五花八门,想吃什么海鲜都亲自去海里进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海这项小众又古老的劳动,正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解压良药。“海鲜自由”不一定实现,但“解压放松”,肯定是深圳人沉迷赶海的原因。

在深圳,赶海也有“鄙视链”,根据距离市区的距离、难易程度、渔获质量分成了三个等级:

新手入门级——深圳湾、红树林,离家近难度低,拿着小工具就能随便玩。进阶版——大鹏挖贝摸螺敲生蚝,比如较场尾、仙人石。高阶版——夜赶和浮潜,能抓到更大更多的海货。

现实里有人空军,有人爆桶,但只要爆桶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上头,实在是非常上头!

入门版

深圳湾 西湾红树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啊,来深圳打工,还能实现“市区平替赶海”的心愿。

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去大鹏,在深圳湾大桥不远处,有一片礁石区,每逢周末或者退潮,就成了市内深圳人的“赶海圣地”。

这里有螃蟹、虾、生蚝和青口。螃蟹和小蟹一般躲在小石头下面,需要手动翻开石头。生蚝和青口粘附在石头上,需要用力才能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赶海礁石区也分布在不远处的西湾红树林,潮水褪去时,小螃蟹躲在礁石缝里,吸引了很多小孩前去探索。

深圳红树林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修整和保护,才得以维持这么好的生态,我们仍然要继续保护这片湿地生态,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处算是深圳的入门级赶海,因其地理位置在市区内,且不需要任何赶海技巧,现场大多是带小孩来玩的人,也不追求正经的收获,只是为了初步体验赶海的乐趣。

但是,在这个地方赶海,需要非常注意石头上的生蚝碎壳,因为那非常锋利,稍不注意很容易被划伤。

温馨提示,入门版赶海需配置的基础装备有耙子、涉水鞋、水桶。抓到小螃蟹小虾,如无食用需要,请放归海洋,保护好生态。

进阶版

大鹏半岛 挖贝摸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阶版的赶海地主要集中在大鹏,目前已知的游客较多的地点有:花海间、较场尾、仙人石、田寮下、鹿咀自然步道、坝光......

这些地方离市区比较远,所以人流会相对来说较少。如果在每月退潮之后去赶海,基本上靠小工具就能有收获,适合新手和亲子去玩。

进阶版装备有赶海耙子、夹子、防割手套、涉水鞋、水桶。因赶海地点众多,可以根据想要的海鲜,选择不同的地方。

贝类

挖贝壳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得又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退潮时容易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

沙白、蛤蜊一般集中在海边的滩涂、小碎石区,在深圳的田寮下、仙人石、较场尾、坝光银叶树湿地园都有这样的区域。发现他们也很简单,靠的只有一个字,挖!

如果看到沙滩上突然喷射出细水柱,或是有几处小眼,那别犹豫,马上往下挖,挖个2到5厘米,就能看到这些贝类海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释:田寮下赶海,图源小红书@旅途日记

导航到田寮下,马路一侧有一条小路,开车去的人会把车停在小路边上,提着工具走向海边。

这里的赶海区既有礁石区也有滩涂区,滩涂区退潮的时候人很多,主要是来挖贝类的。

因为这里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赶海点,赶海人多,所以来这赶海不能对收获抱有太大的希望,体验第一,别的只管默默耕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较场尾是一个比较便利的赶海区。一是因为附近有很多民宿和商店;二是人流量比较大,气氛比较好。

这里主要也是挖一些花蛤,种类比较少,也比较小,适合亲子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和仙人石主要是滩涂地区,每当退潮,滩涂下埋着不少卧沙的沙白、蛤蜊。 不得不说,这里的沙白比在市场买的还大,最大的像巴掌一样。

这个地方的收获,从反馈上来看,会比其他的赶海区更多一些。 正因如此,来这赶海会更加辛苦一些,因为会挖到停不下来。

有一句话说,赶海像犁地一样,一亩一亩地翻。等到结束的时候,人们不知不觉挖了几个小时,腰、手臂会很酸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提示,从沙里挖出来的贝类,会面临吐沙吐泥的问题,如果吐不干净,吃起来体验不好。 可以在回去的时候,往桶里乘上一些海水,提供一个吐沙环境。

如果感觉麻烦,不想处理,记得把他们倒回海里,下次来还能再抓。否则带回家再丢掉,挖时多快乐,丢了就有多心痛。

海螺

爱吃螺的朋友,尤其不能错过的地方,是花海间和东涌。 是的,这里不仅可以挖贝、抓海胆,还能摸螺,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海参。

这里有各种 塔螺 、牛眼螺、辣螺、阿拉伯宝螺、石头螺。螺一般躲在礁石缝里,牢牢粘在礁石上,虽然寻找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一旦开始摸起来,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虽然螺类众多,但是吃之前一定要先查清楚是否可以食用。部分螺严禁食用,比如鸡心螺,毒针蜇人有毒,还有织纹螺,也不建议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蚝

深圳的很多沙滩的礁石上都有生蚝,但不一定每个地方都方便敲生蚝。

野生生蚝遍布的地方,通常还未被太多人知道,而这样的地方通常也比较危险,有些潮水急浪又大,赶海难度大。

建议在人流量比较大一些的海边的礁石区寻找生蚝,根据赶海深圳人的反馈,大网前、官湖沙滩、西涌和东涌都有这样的生蚝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坝下码头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敲生蚝的地方,因为路线比较复杂,而且是野沙滩,此前去赶海的人少之 又少。

半年前网友@Wm去那里赶海的时候,收获了四大桶生蚝,他称赞这些野生生蚝个头不大,但是都鲜嫩饱满。

他在社交平台上推荐了这个地方,半年之后再去赶海,他发现时代已经变了。“半年前不用半小时就能爆桶,这次四个人硬生生挖了二个多小时才小半桶,那边被挖得只剩下小蚝了。”

为了生态可持续,朋友们还是要适当赶海,切勿过度捕捞呀,毕竟赶海是一种体验,真的很喜欢吃生蚝的话,以买代抓,市场也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阶版

大鹏浮潜 夜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的挖贝摸螺,满足不了赶海人,再进一阶的赶海活动,便是在晚上赶海、或者下海浮潜。

晚上赶海,一般针对的是抓大螃蟹。因为螃蟹一般晚上才会出来觅食,而且晚上灵活性变差,会比较好抓。

抓螃蟹无需踩点退大潮。海水不浑浊、风平浪静的时候,便是抓螃蟹的好时机。深圳的花海间、大网前、白沙湾、小梅沙、田寮下都是晚上抓螃蟹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圳海边,能抓到的螃蟹种类很多,一般情况下,有石头的地方螃蟹多,淤泥区青蟹比较多。

青蟹、兰花蟹价格比较贵,抓起来难度也高。常见的是普通的面包蟹、石头蟹,还有赤甲红、花盖蟹、梭子蟹、晶莹蟳,用来清蒸、红烧或者煮海鲜粥都很不错。

尤其要注意的是,螃蟹也有不能吃的品种,比如凶狠囚妇蟹、正直爱洁蟹,身上带有毒性。

所以在抓获螃蟹之后,可以先查一下资料,如不可食用,或者是小螃蟹以及带籽的螃蟹,尽快放归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深圳的海洋资源也相当丰富,潜水还能抓到各种高价海鲜,比如龙虾、石斑鱼、青衣......具备潜水的技能,就具备了下海“批发海鲜”的本领。

常见的潜水点有杨梅坑、南澳、东涌、背仔角,还有不少高阶赶海人的秘密基地,是说不上名的野沙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上广深里,深圳是唯一一座让打工人能够近距离、深度接触海洋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打工人可以偶然让视野离开工作、高楼、房子和学位,去感受海风,找回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童趣,释放自己的能量。

找回快乐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带着敬畏之心去赶海,安全第一。

看好潮汐表、在最低潮的前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开始赶海;去无人看管的赶海地一定要多人前往,受伤时及时处理,保护好生态,带走随身垃圾。

最后,感谢大海的馈赠,请记住我们的口号:深圳赶海佬永不空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丨白粥

部分图片来源ShenzhenWeekly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