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7集团在意大利斯特雷萨举行财长会议。美国财长耶伦在这场会议中异常活跃,几乎可以说是主导了整个会议进程。

在这场财长会晤中,其实只有2个明确的议题:一个是是针对俄罗斯,另一个就是针对中国。针对俄罗斯就是冻结俄罗斯在西方国家境内的财产,并利用这笔俄罗斯资产的利息,支持乌克兰继续作战,这没啥好说的,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中国的,尤其是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G7财长联合声明表达了对中国贸易增长以及“产能过剩”的担忧,并指出中国利用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损害了G7国家产业发展,并强调G7集团将会采取措施争取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以符合世贸组织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7财长会

会后耶伦宣称,没有看到“任何搅局者”,说明美国对于这一结果是满意的,或者说G7集团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一致。

紧接着,意大利工业部长乌索尔就发出呼吁,希望欧盟国家能够继续效仿美国,通过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关税,以达到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他说如果不希望看到欧洲工业被消灭,就必须要对中国产品征收更多的关税。

在此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刚宣布,决定对数百种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保护美国制造业。在美国的“免税清单”中,依旧有400多种中国商品,大约有一半的产品将在关税豁免期结束后,不会继续提供免税政策,这些商品进入美国必须要缴纳关税。在这些即将被恢复征收关税的商品中,如果收到了要求延长豁免政策的公众反馈,美国将会采取临时过渡措施,以保证美国市场能够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伦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这一说法,实际上出自于2018年特朗普时期提出的对华“301”法案,开始对中国大量商品征收关税。拜登上位之后,并没有取消这些关税,反而拉拢欧洲盟友一同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打压。而近期拜登政府再次掀起一场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打压措施,对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征税幅度高达100%。

在G7财长会议后,美国财长耶伦的表态以及意大利工业部长的迅速响应,透露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除了美国之外,欧洲的主要经济体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开始和美国同流,采取对华经贸打压措施。

而这背后的本质,就是不能让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领导全球,因为这打破了美国主导世界的原则,这也是美国口中的基于“规则”的国际新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两国

“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一个欲加之罪的借口而已。中国没有“产能过剩”,全世界都需要中国制造的商品,包括太阳能模块、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电动车等等。而这些东西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全世界都在推行绿色能源的现在,这类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所以这套逻辑本身就说不通。

真实情况是中国的崛起和产业上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换句话来说,美国急于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采取措施,实际上是在竞争力上的打压,而非产能上。

美国担心的是中国产业升级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美国既得利益产生威胁,导致美国不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拿到最大的一块蛋糕。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本杰明·诺顿就表示,“产能过剩”只不过是美国对中国采取打压措施的一个借口。因为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并不是保证美国国内消费者的利益,而是保证美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削弱中国在该领域内的领先幅度。这一做法实际上也说明了欧美在新能源产业上的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欧关系

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的副教授安东尼也表示,美国并不希望承认自身在新能源产业上的落后,美国在这一产业上相较于中国没有任何优势,尤其是比较优势。西方国家没办法债正常的商业竞争中,追赶上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发展速度,于是开始想方设法用盘外招让中国放慢发展脚步,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

美欧此举也点出了西方推行的“自由贸易”的本质。美西方主导的自由贸易,其核心是美国在高附加值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美国的核心盟友之外,其余国家只能瓜分全球低端制造业,造衬衫、造袜子、造鞋子等,以保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技术性利润剪刀差”。而中国的异军突起,导致美国的高附加值产业难以继续领跑全球,也无法有效对全球进行收割,这才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经济和产业上的一系列打压。说到底,美国对中国所有的打压行动,归根结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美国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