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兵工厂”河北衡水中学一本录取率高达90%以上,因此,许多家长都拼了命的想要把孩子送进去。

可当央视报道出这所学校的生活制度时,有些人却开始不满意了,除了读书上课要按照制度,连穿衣吃饭要严格控制好时间。

在这样高强度的军事化管理下,学生似乎也被洗脑了,随机采访到的班长李松面对镜头直言不讳的说:“多拿一分,就能在省里干掉一千人!”

衡中模式究竟如何?

“口出狂言”的李松又生活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多拿一分 干掉千人

争议的起因,缘于一段央视播出的学校实况纪录片。

镜头里,深秋的清晨,帷幕仍未挽起,河北衡水中学的操场上已是人潮汹涌。

只见各个班级的学生们严阵以待,前呼后拥,人头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每一个细小的空隙里都夹杂着一本课本,只听涛声般的朗读正在空旷的操场上汇聚、回荡。

紧接着是有序的跑操训练,当壮年教师一声令下,这潮水般蜂拥向前的队伍又整整齐齐地恢复肃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他们手捧书本,在体力训练的间隙赶紧温习功课。

在其中一个班级的队伍中,班长李松捧着一本单词书正专注地背诵。

这位高三某班的班长,无疑是最勤奋好学的学生之一。

对他而言,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可能决定着高考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多拿一分,最后能干掉上千人。"黑框眼镜下,李松那双熠熠有神的眸子里,闪烁着孜孜不倦的钻研之光。

在这个高考大省,今年的考生数又突破百万,可想而知残酷的竞争压力。

但是,他对名校的理想始终坚定不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就是为我而存在的!"红色横幅上写满同窗理想,而李松的大名正赫然位于中心。

可是,在炙手可热的背后,却是令外人难以想象的严苛校规。

自从清晨便是排山倒海般的临阵磨枪,中午最多十分钟匆匆用餐,晚间也不过七八分钟草草解决。

时间表安排得分秒必争,书本离不开手,即便早读课上须"零抬头",一旦走神就将受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似曾相识的"变态"训练制度引起舆论哗然,但在身经百战的衡水学子眼里,这一切却理所当然。

对举国青年挤破头的高考,有这样的要求实属正常。

李松说:"我是个理性主义者,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让我充实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外界的质疑,衡水孩子们对名校的向往反而自有一套解释。

横幅上,长达三百米的血汗硕果排山列队:

这一代代衡水学子成功考入顶尖大学,成为学弟学妹心中的偶像和动力源泉。

相比那些徒有虚名的贵校,在这里体会了规矩与毅力的重要,才算是真正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水中学已成为名牌大学潜力生的摇篮,成绩斐然,令人艳羡。

它狂妄自大,对学生的压榨无休无休。

面对如此"严苛"的教育方式,社会自然万分关注和质疑。

一些人直斥这是"教育的罪行",是剥夺孩子们童年的"虐待”。

然而当我们走近这所学校,走进这些家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水中学背后的真相

衡水中学所在的县城,几乎家家穷困,大多数学生来自贫苦的农村家庭。

这里的父母们普遍文化程度低下,勉力维系温饱已是不易。

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的教育上,唯有通过孩子们的努力才能改变穷困的现状。

正是出于这种殷切期望,本是普通校长的张术野才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教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坚信只有用铁一般的纪律,才能确保这些贫困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努力改变命运。

果不其然,广东卫视的采访报道显示,尽管身心备受煎熬,但大多数学生仍对衡水模式心存感激。

他们深知,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才有机会让自己读好书,走出穷困的牢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们也是如此,他们完全认同并支持学校的做法,只盼孩子们就这样被"耳提面命",努力奋斗。

从这个角度看,衡水中学虽然做法另类,但其用心很值得平视。

他们没有被物质环境所局限,依旧坚持为孩子们谋求最大的教育利益。

在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环境下,应试教育几乎是孩子们唯一摆脱命运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固然有弊端。

过于单一的分数评判,容易导致孩子们的个性与创造力遭到扼杀。

可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应试教育的重要性已远超其他。

它不仅是通往大学的必由之路,更是摆脱贫困阶层、改变命运的最公平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主张素质教育的人士,担心衡水模式会限制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的确,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理应让孩子们百花齐放,发展个性特长。

但对于像衡水这样的地区,支撑不起完整素质教育的代价。

在面临发展的两难抉择中,应试教育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机会之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绝对对错的非黑即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轻重。

像衡水这样的贫困地区,暂时还很难像一线城市那样大规模推广素质教育。

相比之下,确保孩子们首先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就可以被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生活

距今十年,当李松再次出现在电视屏幕前时,他的身份已然大变。

这个曾经满怀理想的高中生,如今已披上了外交官的外衣,肩负着代表国家利益的重任。

回想起高考那年的情景,李松的成绩在河北省实属上乘,排名前130名的好成绩本应为他开启通往名校大门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最终因为一些微小的差距,他与心仪已久的清华大学只能擦肩而过,不得不将梦想投射到外交学院。

虽然这所院校也是国内外交领域的顶尖学府,可李松内心深处仍存有些许遗憾。

可是,他从未置身于理想的校园并没有压垮李松对未来的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这次挫折更像是给了他一次磨砺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涯里,李松更加刻苦用功,用自己的努力向彼时的遗憾抗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离开校园之后,李松如愿进入了外交部,并很快便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能力。

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身为首席礼仪官的他第一次以全新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紧相随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身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外交官新生代的风采。

数年过去,李松已从青涩成熟,褪去了当年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融汇了多年外交经历的稳重与沉着。

尽管当年写在横幅上的愿望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李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写了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李松,已为国家利益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正是因为曾经遭遇的那次挫折,才造就了他今天的非凡成就。

也许对于有志青年来说,失败并非终点,而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

只要用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就一定能在别处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贫困地区的教育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关乎一代代孩子们的未来。

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对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熟视无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社会和每一个公民都应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创造公平的教育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改善办学硬件设施,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升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社会各界也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为贫困学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众携手并进,才能真正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创造机会,助力他们展翅翱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摒弃教育理念的固步自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在贫困地区,应试教育暂时或许是不二选择,但我们也要为孩子们预留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

让他们既能为实现理想而拼搏,又能自由生长,全面发展。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贫困地区的学校也要努力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发掘他们的个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衡水中学的"严厉"做法虽然让人存疑,但却是一种因陋就简的无奈之举。我们不应执拗于简单的是非评判,而是要深思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只有切实改善贫富差距,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行之有效,造福每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