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7日,20岁的马占福不幸被敌军的机枪命中了,他痛苦倒地,浑身上下剧痛无比,就连肠子都都流出了一截。

但此时的他顾不了这些,竟然硬生生把肠子塞了回去,咬着牙靠近敌人的火力点。

最后,他纵身一跃,把爆破筒扔进了火力点,用身体堵住了机枪眼。

他心里最后挂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上战场的青年

1984年1月,刚满18岁的马占福凭着一腔热血报名参了军。

从小,马占福就向往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战。

还在上小学时,马占福就在作文里庄严地写下了自己的理想,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最难能可贵的,是马占福长大后依然能够坚守初心。

当名义上已经年满18岁后,马占福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想要参军,去保家卫国。”

父亲和母亲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他们一家就靠着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马家家境虽然不好,但彼此之间感情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心里自然是不想让孩子去打仗,可他们也知道,这个儿子心眼直,如果不让他去,恐怕这辈子他都会耿耿于怀。

更何况,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了几年了,国家也在号召有志青年参军。马占福的父母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他们深知现在的和平是怎么来的,也就更没有理由阻止儿子去参军了。

因此,老两口最终含泪送别了马占福。临行前,母亲反复叮嘱马占福:一定要自己保重好身体,爹娘不在乎你有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回来。

马占福郑重地答应了母亲,可这一次,他注定没办法信守诺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奔赴老山,战斗打响

对于熟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人来说,一定不会对老山这两个字感到陌生。中越双方在这里激战了数年,虽然战事规模不算很大,但战况却不能说不惨烈。

对很多参与过老山战斗的战士来说,这里就是一片炼狱,而马占福就即将踏进这一片炼狱之中。

年轻的马占福来到部队后,先是跟着新入伍的战友们训练。即使在新兵满营的训练营里,马占福的年纪也差不多是最小的。

每天,马占福都要和战友们一起进行常规训练,在背包里塞上六七块砖头练习越野跑。因为中越战场多是山地,这种越野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占福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身体还算结实,表现倒一直不错。到了射击训练,马占福的表现依然很抢眼,让年纪比他大的战友都有些佩服。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现优异那往往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去前线的几率更大了。

果然,1985年,马占福被分配到4连,和部队一起开往了老山前线。部队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关心马占福这位小同志,特别是得知他是回族人后,还主动问起了他的生活习惯,不想让他难办。

马占福告诉大家,他从来都没有吃过猪肉其他的野生动物也都不吃。因此,当其他战士拿着罐头啃时,马占福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嚼饼干和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班长等人眼里,这孩子小时候在家就天天饿肚子,没想到长大参了军却还是吃不饱饭,他们很想帮忙。但这毕竟是信仰,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多给马占福分点馒头。

在部队去了前线后,马占福体验到了前线的艰苦。每天,战士们只能睡在猫耳洞里,忍受着夏暖冬凉的自然环境,水源也变得珍贵,没什么条件洗澡。

日常的饮食更是难办,由于马占福不吃的东西太多,导致饿肚子的时间更长了。

但这一切都没能让马占福退缩,他作战时总是冲在前方,浑然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新兵,为此还被班长训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马占福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下来,他把自己刚刚拉过的的手榴弹环紧紧握在了手里,想要留下做个纪念。

后来,马占福有了写家书的机会,他就顺便把这个拉环寄给了父母,让他们来保管。

马占福深知,这玩意留在自己身边绝没有放在家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命突袭

1987年1月,我军决定对被越军暂时占领的167高地发起突袭。167高地是那拉山区的关键制高点,一直是中越双方争夺的焦点,自从被越军控制后,他们就利用阵地优势频频对我军展开骚扰。

因此,为了拿下这块高地,我军决定发起一次突袭行动,这场行动被命名为“黑豹行动”。

由于地方具有阵地优势,如果出动大规模军队,必定会被敌军发现。经过慎重思考,我军最后决定组建两支突击队,悄悄摸到敌军阵地前沿进行突袭。

这个光荣的任务最后交给了马占福所在的4连。自开战以来,4连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确实是不怕牺牲、人人争先,战士人均作战能力强悍。

在一番动员后,4连抽出了88名战士,分成两支突击队准备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想去的人太多,还必须写请战书,经过选拔才能进入突击队。

马占福毫无疑问想要请战,他虽然年纪小,但觉悟却不比任何人低。

7班班长本想劝说马占福,发现自己找不到理由。马占福已经当兵3年了,也算是“老战士”了,而且家里还有哥哥,就算他出事了,父母也不至于没人赡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马占福递交了请战书,他诚恳地说明了自己请战的理由: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是一名公民,为国为民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最终,马占福被选上了,在行动开始前,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录制遗言的机会。

轮到马占福时,他抱着手里的录音机,想起这些年亲人的照顾,情不自禁地对着录音机喊了一声又一声的“娘”。

此时的马占福还不知道,这26声“娘”将会感动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惨烈战斗

1987年1月6日的凌晨,两支突击队已经全部来到了既定的作战区域,等待着上级发出作战指令。

此时,狡猾的越军似乎感知到了危险,几门大炮开始向前方开炮,而炮火竟恰好落在了几名突击一队战士的潜伏点。

刹那间,硝烟弥漫,火星四溅,一名战士当场牺牲,两名战士身负重伤。两名负伤的战士,一个叫董永安,一个叫李秋平,牺牲的战士名叫郗文华。

他们都是和马占福朝夕相伴的战友,如今却为了这场行动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当时董永安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异样,拒绝了想要帮助他包扎的战友,自己咬着用毛巾裹着的手榴弹,一只手使劲抓泥土,保持着这个姿势直到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秋平则忍耐着剧痛撑到了战斗打响,拖着沉重的身躯前进,最终因为流血过多倒在了战场。

在这种氛围下,马占福也被感染了,在班长的带领下向前冲杀。

当时越军已经被我军的炮火洗礼了一番,看着四处冒出的解放军战士,不由得慌了神。

马占福打着打着只顾着杀敌,却忘了保护自己,结果被敌军的暗哨盯上了。

一挺机枪已经对准了他,只听见一阵枪响过后,马占福已经捂着肚子倒地,而突击队也因为被火力覆盖导致进退两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倒地的马占福动了起来,他看着自己流出来的肠子,居然又把它塞了回去,用三角巾堵上了伤口。

随后,他义无反顾地爬向了敌人的火力点。战友们看着马占福的行动,不由得为他捏了把汗,很快就努力为他掩护了起来。

马占福拖着沉重的身躯,缓慢而坚定地向着火力点摸了上去,在还有两三米时,马占福竟一跃而起,拉开了爆破筒,把它扔了进去。

敌人看着突然出现的马占福和爆破筒,魂都被吓飞了,连忙奋力把爆破筒扔了出去。

马占福见状,立刻把爆破筒又塞了回去,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大家只听见马占福喊了一声“班长!”随后就是一阵剧烈的爆炸,马占福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马占福的行动激励了所有战士,大家都杀红了眼,想要为他报仇。

这场黑豹行动最后获得了令人侧目的战果,越军被击毙531人,士气受到严重打击。但我军的伤亡也让人惋惜,一共有21位战士永远倒在了战场,能够自己走下阵地的竟只有8人。

马占福最后被授予了一等功臣,战友们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听见了那26声“娘”,眼眶忍不住红了。

后来,战友带着马占福的遗物和抚恤金去找马占福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战士们找到衣衫褴褛的老人时,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告诉老人家这个消息,但老人已经从他们的表情中得知了一切,早已泪流满面。

后来,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马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但马占福由于是回民,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牺牲后被打扰,因此拒绝所有人去他的坟前烧纸上供,大家只能沉默地鞠躬,缅怀这位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