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在2013年的1月26号下午4点进行的首飞,应该说从那一刻之后我国结束了没有自己自主开发的一款空中大飞机运输平台的历史。也许与我们的第5代战斗机歼20的首飞相比,运20的首飞似乎要更加的平淡一些。但其实对于了解我国航空工业实际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朋友们来说,运20的首飞其意义或者说复杂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歼20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10不是最好的却是我们自己的

翻开我国几十年的航空工业研究制造发展历史,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在战斗机或者说小型飞机的领域之内,我国虽然对比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都会有着某种不足或者是短板,但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是可以通过自力更生发展研制自己的战斗机的,即便是不能够做到百分的满分水平,我们至少也能够达到六七十分及格,当年的歼10就是这样的一款战斗机,虽然对比世界上同时期的三代战斗机,歼10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航程短,载弹量低和航电系统相对来说不算太过于的先进等问题,但仍然可以做到六七十分的水平!

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我们在战斗机领域之内可以搞出先进的五代战斗机,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相关的经验的,但是对于像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平台来说,我们要搞出这样的大飞机,其难度和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战斗机的困难的。不同于一款战斗机的研制过程,像是这种起飞重量超过百吨的大型运输机所,需要多个单位的密切协作和配合,这样的复杂程度,即便是歼20的研制项目也无法与之相比。上千家的工厂研究在总设计师的统筹规划之下进行研制和生产,对于大型运输机项目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的运20自然也不会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数千个单位同时统筹工作就会带来一个比较现实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的矛盾有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单位做出的小小改动,很有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引起全线设计和制造工作的变动。运20的总师唐长红曾经说过,为了能够全面的统筹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工作,为了能够让设计师们的设计,能够第一时间送到一线的研发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手中,运20在短短5年的设计研发工作过程之中均是采用的电脑图纸,只要是设计师做出哪怕一点细微的改变,这个改变就能够很快地传输到一线的设计师和工人师傅的手中,全面的杜绝了看纸质图纸的习惯,从而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缩短了一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对于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系统,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以至于现在的运-20所使用的仍然是D-30发动机。这种航空发动机与伊尔76上是同一款,但是我们的运20在设计标准上,运载能力是要超过伊尔76的。所以,这样的航发是无法达到运20的设计标准和参数的。为了攻克运-20的技术难关和在五年之内搞出实机,在西安阎良,这个全国有名的航空城里,广大的航空设计者和工作人员长期的加班加点,甚至连家庭也顾不上,他们只为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设计出我们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中国第一款大型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阎良城内甚至存在着一种24小时全托管的幼儿园,在校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一幅标语:型号交给你,孩子交给我。这主要是因为在航空研发战线上工作的设计师或者是工人,有很多是双职工的情况,他们由于把自己的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都扑在了研发运20这个项目上,以至于连家庭和孩子都无法顾及当地的幼儿园,考虑到这种情况才做出这样的改变,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放心,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之中,应该说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也只有在咱们国家能够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由于我们的航空工作者废寝忘食地搞研发,我们的总设计师团队提出了更加合理高效更加科学的统筹办法才使得运20的项目整体上在设计周期准备周期和制造工期三个方面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率。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救世主,在大型运输机研发这条路上,我们能靠的只有自己,当年我们求过俄罗斯,也求过乌克兰,但最终都没有什么结果,人家要么是核心技术不愿意给我们,要么就是狮子大开口。也使我们最终认识到,我们就算是买再多的俄罗斯的伊尔76,再怎么想得到美国的C17,都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我们掌握了生产研制大型运输机的核心技术之后,才能够在这领域之内不受制于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咬紧牙关搞研究搞开发,最终让我们的运20横空出世,弥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个短板。虽然说现在的运20在发动机方面仍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咱们的下一代的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已经开始在最新款的运20机体上进行试验了。最终一款更强更新的运20完全体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到那个时候除了拥有自己的大型运输机之外,像大型的反潜机,大型的预警机平台都会应运而生,从这样的一个意义上来看,运20的项目无疑是我国航空史上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一个项目了。鲲鹏展翅震九霄!这对于我们整个的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来说,意义是十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