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赤剑和常互动的读者关系都比较好,所以既然有铁杆在留言中提起新艇这事,那就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哈,赤剑当时第一眼感觉里面有门道的原因很简单。

该级小型常规潜艇(小型,常规可以从很多东西判断出来)围壳和095攻核是非常相似的。

赤剑很多年前就写过,提过,我们在095攻击核潜艇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会应用在我们数量庞大的常规潜艇(包括外销和自用版)及上一代093攻击核潜艇的升级改进中。

赤剑个人认为,别看这款小常艇没采用泵推,但在潜艇指挥围壳的流线,内里的作战指挥控制链路等应该是广泛采用了我们目前在水下潜艇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门道之一。

然后是不是,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证实赤剑这个小判断的。(上图为赤剑机翻的结果,艇体直径预估4.6米,潜艇被拍到所处的水域等等都侧面证实了该艇吨位并不大)

我们现在外销的常规潜艇,不只广泛应用了我们近期的一些水下研究成果,还广泛吸取了欧洲(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现在目前最先进的常规潜艇的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还是可以从围壳(我们还有一款蘑菇头样式的新常规艇,样式和瑞典的A26潜艇就很像,也是科幻感十足),艇首部分则同样也是欧美范十足,所以上面机翻的图片其实就提到了德国的常规潜艇。

德国的常规潜艇和德国的豹2坦克一样,在世界军售市场上是“拳头产品”“明星武器”,我们的新艇能得到和德国和瑞典科幻常规潜艇一样的评价,大伙就说,门道多不多,这艇值不得聊一聊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在很多年前就展示了我们在常规潜艇上的功力。

核潜艇我们也许和美国俄罗斯最先进的型号有稍小差距,但常规潜艇这块,基本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啥样的,我们造出来的常规潜艇就啥样。

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能做到啥样的,我们造出来的常规潜艇也能做到啥样,甚至很多重要指标还有所超出。

最关键的是,这些都是我们对外销展示出来的,向巴铁等友好国家出口的产品。

像上面5图里,就包含了出口巴铁的“麒麟”级常规潜艇的诸多信息,而5图里最后一张图最外边的2艘常规艇模型,光看围壳,如果不看尾桨部分,赤剑都以为是我们的095核潜艇,虽然上面的图很多都是几年前的。

能外销的基本不是我们目前研究的最新水平,而是把之前的成果研究变现的结果,我们还有更先进的,这也是很快能拿出来的。

它也不会是小虎鲸,原因很简单,外军图片标注的位置某厂没有涉核资质,所以它就是一款新的常规潜艇而已,

目前赤剑个人判断,40%的概率改进型号,30%的概率外销品,30%的概率全新型号,其他可能不是没有,但概率比较低,所以不统计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的图近几天军迷圈依然很火,有人判断下一代坦克(第四代)有人从比较窄的履带判断为新步战的,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东西。

看过俄罗斯新一代地面通用平台么?

他们发扬了传统风格把下一代主战坦克(T-14),下一代步兵战车(T-15),下一代防空车,地面多功能车,装甲抢修车等集成在同一通用底盘之上,也就是整个重装机械化旅,就一个底盘,大大的简化了维修保养难度,极大的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好处是多多的。

下面的图如果大家不是先入为主,认识T14阿塔玛坦克,有多少人能一下分辨出是装备了57毫米步战车还是装备了105/120/125口径坦克炮的下一代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战场,地面人员越来越精贵,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地面步兵,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像以色列基于主战坦克设计的重型运兵车一样,给原本的“战场出租车”装上越来越重的装甲,越来越好的防御,而这些加强地面装甲车辆的增重行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为地面装甲车辆做“加法”的。

搭载了7~12名成员的步战/运兵车已经从过去的10~20吨(美国M113,BMP-1,63式都这个吨位),上一代产品的20~30吨(CV-90系列,黄鼠狼等)提到了新一代产品的30~40吨甚至35~50吨的情况了。

而下一代坦克呢?

由于受限于过去一味无脑堆死硬的装甲防护,一味增大坦克炮口径,导致一代坦克比一代更重,上一代欧美国家坦克的超重更明显(比如70吨范畴的M1和挑战者系列),导致战略机动性差,普通的道路桥梁也难以承受其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面和空中越来越多手段能摧毁一味堆死重的坦克的环境下,坦克的防护已经点向了主动防御,隐身,电磁装甲等选项,而不是过去那样一味堆钢板,坦克炮也随着电磁炮,电热炮等多种新技术的加持,口径保持与上一代持平仍然有足够的潜力击穿上一代坦克及下一代坦克的装甲防御,所以此时坦克做了“减法”。

装甲重量下来了,口径也下来了,总重更是大大缩水,并且做“减法”以后,发现不只绝大多数运输机能空运搭载,全球抵达能力更强,应付传统重坦难以应对的高原丘陵环境也得心应手起来。

所以下一代主战坦克吨位从过去的60~70吨变成了裸装30~40吨,然后根据战场强度情况,能快速的加强5~10吨的额外装甲防护,所以下一代坦克和下一代步战车其实在他们各自做“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吨位出奇的接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裸车吨位上的接近,本来就和地面底盘通用化,车族化,系列化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所以大伙看到俄罗斯的T14坦克和T15步战车本身两种用途迥异的地面装备居然车辆底盘是一致的,不单看炮塔,其实外观上很难区分了,美国和我们也有这样的趋势。

所以赤剑在看到我们下一代通用平台的图片以后,虽然从隐身化处理的炮管,无人武器站等诸多细节印证以前赤剑文章聊过的东西,但赤剑心底有种感觉,这不像我们下一代坦克曝光的风格,而更像曝光一个地面通用平台的样式,让大伙去想象基于这个平台的坦克什么样,防空反坦克多功能车什么样,装甲运兵车什么样等等。

下一代隐身坦克和下一代隐身武直是赤剑过去几年一直反复提的东西,今年终于都慢慢见了眉目,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我国第四代主战坦克一些七七八八的新消息正向我们走来的国产四代坦克“猜想”——整体水平远超美俄最近军迷圈的几个大期待 从俄德美4代坦克简单聊聊我们的新坦中印两个陆军大国的四代坦克谁的更先进,谁的进度更快?)

现在能证明过去几年赤剑不是在吹牛X,说大话,赤剑过去的判断是对的,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近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同样看点很多。

从东部战区冷启动来看,赤剑以前写过的东西真的已经在做了,未来要成真了。(这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争 它的出现必将改写现有的军事教材)

不同于军迷圈马上登岛或者不会打两种分歧天上地下的观点。

赤剑认为,目前仅是东部战区投入了演习,其实表达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赤剑以前说过,某岛考虑到强敌的介入的情况,起码是要东部和南部战区都动,甚至更高一级的联动才有可能。毕竟国内也要做一定的动员,往期文章关于这些话题我们都聊过,感兴趣的自己去翻看往期文章。

而目前仅有东部战区展开的演习,其实表达的意味,在上面的截图就显示出来了。

现在某岛的一些绿独分子在挑衅,像家里小孩不听家长话,胡闹,骂人,满地打滚一样,需要大人实施惩戒教育。

打手心,打屁股,小惩以戒让家里闹脾气不听话的小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教他们做人,而不是往死里打的架势。

如果他们不知收敛,不知悔改,认识不到错误,并且阻挠我们正当的以事“谋势”,以事“布局”的手段,南部战区,更高一级的联动也会出现,这绝不是空口白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近几年“势胜”的博弈/军事理论,我们玩得很好。

它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但强悍的地方在于,你即使明白我们最后要干嘛,达成什么目的,看穿我们整个布局和两岸最后的趋势,你却没有实力去阻止什么,改变什么。

毕竟在蓄势谋局以后,每次都借事一点点积累自己一方的优势,今天你退一点,我进一点,明天又有什么事,我又近一点,你又退一点,最后在博弈地区,形成兵力人数优势,武器体系优势,站点控位地形优势,武器和人员配置更合理,并且国内和国际的民意趋势更偏向我们一方的整体优势,这积小势(小胜,小进步)为大势,最后形成的胜势是势不可挡的,对方再委屈,再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花落去。(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