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若问起哪段历史最为神秘,殷商必然占有一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商朝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谜!到底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这段历史突然奇迹般地重现天日?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为您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中国“甲骨文之父”

吃药时意外发现神秘符号

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治疗疟疾时,发现药材中的“龙骨”上有神秘的符号。他推测这些符号可能是古老的文字,并开始大量收集和研究这些带字的“龙骨”。可还未等他参透其中的玄机,意外却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民族危难之际,王懿荣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城破之时,他誓死抵抗,拒不投降,最终投井殉国。而那项未完成的甲骨研究,也注定成为了他此生遗憾······从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到他去世,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人打开了一道探索甲骨文的大门。因此,王懿荣被后人誉为中国“甲骨文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去世后,他珍藏的1500多片甲骨会落入何人之手?上面的神秘文字,最终又是被何人破解的呢?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

真实的历史可能超乎想象!

已有多项考古证据表明,商朝人其实平日多用毛笔写字,而且很可能已经进入到竹简时代。但由于河南地理条件和气候等原因,竹简和毛笔的实物早已腐烂,不复存在,唯有甲骨千年不腐,才一直保留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主要是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1910年,学者罗振玉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甲骨,他推断这里可能是商朝后期都城——殷墟的遗址。甲骨文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在安阳这片土地下,一个沉睡3000多年的王朝即将被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万众期盼的第一次殷墟考古其实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后来第二次的发掘工作中,考古队的考古方法突然有了质的飞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记录的一起车祸案

是中国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

新中国成立前,殷墟共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其中,以第13次发掘最为著名,甚至一度引发了中国考古界,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巨大震动!1936年,王湘和石璋如在殷墟第13次发掘中发现了编号为“YH127”的甲骨坑,出土了1.7万余片甲骨。这是迄今为止殷墟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因此这个甲骨坑被称为“商王朝的地下档案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片来自武丁时期的甲骨片上生动记录了一场 “车祸”,这也是中国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车祸案。癸巳这天,商王武丁命一个叫殼的贞人占卜,询问最近是否有灾祸发生。商王看到卜象后觉得不吉利。果然,到了甲午这天,商王去追猎一种名叫兕的动物。在追逐过程中,驾驶的马车突然发生意外,撞到商王乘坐的马车,一个名叫子央的贵族从马车上摔了下来。看完这个小故事,你知道甲骨文中的“车”在现实生活中长什么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晚21:39,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即将播出《档案里的中国——揭秘殷墟》上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