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一声令下,125枚导弹升空;美军密集开火,中东局势再度升温,关键时刻,中方指出一条明路。驻约旦基地遇袭后,美军在中东地区发起了怎样的“报复”行动?面对愈演愈烈的中东危机,中方又指出了怎样一条明路?

当地时间2月2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对伊拉克、叙利亚两国境内七个军事设施,合计超过85个目标发起了空袭行动。白宫消息显示,包括美军B-1轰炸机在内的多架飞机参与了此次空袭,半个小时内发射了超125枚精确制导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中称,此次袭击行动是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早些时候袭击美军基地一事的“报复”,袭击目标包括武装组织指挥控制行动中心、情报中心、武器库及无人机仓库等军事设施。空袭开始前,美军已提前告知伊拉克政府相关消息,接下来,美军将继续“按梯度推进”报复行动。

分析人士指出,从驻约旦美军基地遇袭,3名美军士兵丧生,到拜登一声令下,美军开始对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及附属民兵组织发起报复行动,中间间隔了4天时间,这有别于中东美军以往遇袭时“雷厉风行”的报复风格,也让外界保留了一丝中东局势不会因此进一步升温的“幻想”。但事实证明,“不寻求在中东地区发生冲突”的美国并不会对美军士兵遇袭身亡一事“坐视不管”,顶着共和党压力的拜登政府终究还是会采取行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军最终决定下场,但拜登政府的报复对象却不是被控与约旦基地遇袭一事有关的伊朗,而是伊拉克跟叙利亚境内“疑似”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分析认为,以上种种“反常”现象反应了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两难”处境——拜登政府既要给国内“主战”势力一个交待,表明自己有能力捍卫利益,也要避免进一步引爆中东局势,让美国背上加剧中东局势失控的罪名。

要知道,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力挺以色列、反对巴以立刻停火的美国一直面临着一众中东国家的声讨跟指责,中东驻地美军也因此遭遇了160多次袭击,处境相当艰难。更别说英美联军与也门胡塞武装爆发正面冲突后,红海局势也在急剧升温。这种情况下,选择伊朗出手等同于在中东地区引爆一个新的矛盾点,只会让美军彻底陷入战争泥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因如此,伊朗政府明确表示与美军基地遇袭无关后,白宫方面第一时间转变了态度,将国内强硬派的“怒火”转嫁到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武装组织上。虽然此举同样会引发中东国家不满,但相较于直接跟伊朗动手,多少还是给了拜登政府一点回旋余地,让美国能在“威慑”伊朗的同时不至于彻底跟对方“撕破脸”。

对于愈演愈烈的中东局势,中方也给冲突各方指出了一条明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东地区局势正处于高度敏感复杂状态,中方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陷入报复再报复的恶性循环,防止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这番表态,不难看出美军的“报复”行动并不出乎中方预料,但中方不认同这种“以暴制暴”的解决方式。中方希望冲突各方明白,只有协商解决分歧,严防巴以冲突外溢才是避免全面中东战争爆发的正确道路。任由事态发展只会令更多国家卷入其中,让战火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