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路街道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并探索出了一套“疏堵结合”的有效做法,引导居民规范用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在新华路街道陈家巷居民区的泰安路91弄小区的非机动车棚,记者看到,一位居民正在将停放着的电动自行车,通过安装在车棚内墙壁上的充电口进行充电。“用手机扫码,再插上插口就好了。电充满后,系统还会自动断电。”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小区最近增加了很多充电口,自己楼下就有,每次来了就能充上,安全又方便。

陈家巷居民区位于新华路街道,辖区内有商品房、售后公房、历史保护建筑、老洋房等,还有大量沿街商铺,不仅人口密度高,房屋结构类型更是复杂多样。同时,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密度高,充电口数量相对不足,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飞线充电”、拎着蓄电池上楼充电的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陈家巷居民区迎难而上,以“疏堵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领域消防安全整治专项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日来,在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的号召下,居委会块长与党员志愿者、物业、业委会陆续开展了全覆盖巡查,对重点电动车停放区域、消防通道以及居民楼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飞线充电”、私拉乱接等现象,以及消防通道是否被电动自行车占用,是否存在堆放杂物等问题。同时,居民区还对居民楼道进行仔细检查,查看是否有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情况,共清理“僵尸车”120余辆,清理大小楼道堆物共计百余处,把“巡查”模式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防患于未“燃”,为辖区居民营造了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此外,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还动员党员和楼组长认领、入户发放《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告知书》,向居民普及电动车充电的安全知识,提醒居民时刻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居民区已相继举办了4次大型电瓶车安全消防知识讲座,普及电瓶车充电、使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总计300余名居民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问题只有通过“对症下药”、疏堵结合,才能打通问题症结和瓶颈。在仔细排查、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陈家巷居民区针对大量售后公房、历史保护建筑,在各个小区门卫室与楼栋楼道内全新安置了100多个灭火器;并在泰安路91弄、109弄部队小区公共区域内,新增了2个智慧型电瓶车充电车棚,消防设施完备,共计新增30个充电工位,已基本满足居民的日常充电需求。

修改后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将从6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进行停放、放置和充电的区域进行了明确规定。据悉,接下来,陈家巷居民区将把电动自行车安全检查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健全长效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深化宣传引导,完善安全设施,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整改,为辖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的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新华路街道

撰稿:甘力心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