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生态湿地功能区,四川省阿坝州为黄河干流提供了大量的水量。千万年中,黄河滋养了阿坝的土地和水草,养育了一代代阿坝儿女,留下了璀璨的黄河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九曲,盛夏风光。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依托黄河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阿坝州大力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四川段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9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世界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四级非遗名录400余项、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余人,各级各类非遗基地(工坊)30家。

代代相传——铭记那一段历史

5月8日,阿坝州巴西会议会址保护利用专家咨询座谈会召开。会上听取了“巴西会议会址保护修缮方案”,与会专家对巴西会议会址保护利用、原址复原技术等进行会商讨论,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巴西会议会址位于黄河流经的阿坝州若尔盖县,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黄河上游补播牧草。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这里建起了巴西会议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双双破旧的草鞋……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拼搏进取。

2021年4月21日,若尔盖县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在巴西会议纪念馆揭牌,让听着长征故事长大、生长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的青少年,更加明确了听党指挥建设家乡的决心。

“从若尔盖走出草地,是过草地最困难的一个时期。不管是哪一方面军,都在若尔盖过草地这个时期集中迸发了长征精神。无论是革命理想、革命信念,还是团结友爱、奉献牺牲,都在过草地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2023年8月24日,华南师大博导、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一部主任蒋建农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若尔盖段)建设推进会上这样表示。

若尔盖广袤的大地上,遍布着珍贵的“红色记忆”,班佑贡巴龙战斗遗址、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等28处革命遗址遗迹闪烁着耀眼的红色光芒。春去秋来,时序更替,红色基因已融入阿坝各族儿女的血脉里,代代相传。

生生不息——守护那一方水土

“黄河很重要,对牧民来说黄河就是命!”牧民泽伯对黄河有着深厚又特殊的感情。他们一家靠放牧为生,门前的黄河是家里50余头牦牛的饮水来源。

依黄河而居,与黄河共生。泽伯一家受惠于黄河,见证了近年来阿坝州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努力。

曾经,由于河道自然演变、游荡摆动,黄河若尔盖段河岸冲刷力度逐年增加,岸线侵蚀现象日益突出。岸坡坍塌造成草场、牧场面积急剧减少,沿岸村庄、道路、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频发。

强化上游意识,筑牢生态屏障。2021年12月,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开始实施。历经110天的科学有序施工,2022年6月18日,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抢在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2023年12月13日,项目正式通过阿坝州水务局组织的竣工验收。今年4月,该项工程荣获“四川土木工程李冰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动员,保护黄河。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根据卫星影像数据分析,黄河干流若尔盖应急处置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减少河岸坍塌2至4米,保护1.5万平方米的天然草场不受侵蚀。

科学的治理让黄河流域得到改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是以身作责,积极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2021年,四川省首支以守护黄河流域为主要责任的专业队伍在若尔盖县成立。这支由周围牧区藏族小伙组成的50人护河队,主要的职能职责是对若尔盖县境内的73条河流、6个湖泊和3个湿地的保护区进行巡护,特别是河岸的清理以及对非法捕鱼、乱排乱放等问题进行排查。“一周两小巡,一季集中巡”是他们的基本工作内容。

在黄河护河队的感染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自觉加入到守护黄河的队伍中,成为保护生态的“主人翁”。若尔盖县辖曼镇把每月的14日定为“辖曼镇黄河日”,干部群众齐发动,捡垃圾、护草原;阿坝县求吉玛乡夏坤玛村村民热热与20名村民组成马背巡护队,守护起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黄河与当地群众,在这方土地上一同生生不息。

欣欣向荣——繁荣那一脉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人郭庄,祝愿安康。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没想到有一天,牛粪墙也能成为一种艺术!”5月9日,若尔盖县嫩哇乡,当地群众举行了一场游牧民俗文化集中展示活动,牛粪堆砌雕刻的牦牛、河曲马、熊猫、黑颈鹤等惟妙惟肖,吸引了众多参观者。12处充满地域特色的“牛粪艺术墙”,成为热闹的打卡点。

“能够参加这次《赛马称王》藏戏表演,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从第一次看过藏戏表演后,我就非常喜欢。”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泽让中噶,在“了不起的非遗——红原县非物质文化藏戏展演”演出后开心地说。他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成为更好的藏戏演员,把藏戏演好,让更多人了解藏戏。

据了解,邛溪小学开设了22个社团班,其中有一个就是格萨尔王《赛马称王》藏戏社团,旨在进一步弘扬、爱护、传承藏戏,切实传播民族特色,推广民族文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藏寨,安居愉快。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以文化赋能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阿坝州有着自己的步伐。多年来,阿坝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全域旅游,先后建成雅克大道、黄河风景大道等景观大道,培育红原雅克音乐季、若尔盖黄河大草原文化旅游节等IP,创建了41个A级旅游景区,开发出“雪山草地、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路5条。2023年,阿坝州黄河流域共接待游客1594.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19亿元。

黄河流长,文脉绵延。今天的阿坝,不仅是一幅风光旖旎的“画”,更是一部博厚悠远的“书”。翻开书卷的阿坝各族儿女,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续写一个个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