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打造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 “干部”是决定因素。近年来,本溪市委紧紧抓住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多措并举用好管好干部激励担当作为。

精准画像——起底式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

本溪市由市级领导干部带队,整合多方专业力量,对6个县区、90余家市直单位开展了两轮全覆盖、起底式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调研充分运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业绩采集、实地察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接触干部、知事识人,围绕实绩实效、能力素质、作风品行、群众口碑等为干部“精准”画像,分级分类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并按照统筹使用一批、培养锻炼一批、分类储备一批、长期关注一批“四个一批”方式,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实现调研成果转化。通过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有更多干部参与推荐、评价身边的干部,有更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干部工作保密不神秘,提升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和满意度。

精确甄别——常态化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

去年以来,针对少数干部中出现的“佛系”“躺平”“推脱绕”等情况,本溪市委动真碰硬、正风肃纪,通过查准问题表现、完善工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评价认定标准,细化“躺平式”干部6方面24种具体表现情形,列出抓落实不力、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等“躺平”突出表现“负面清单”,画准画实“躺平式”干部“全身像”。设置调查核实、研判认定、提出建议、沟通酝酿、组织决定、谈话、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7个步骤,由纪检部门、组织部门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分析研判,采取免职、降职、转任职级公务员等方式,对“躺平式”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对已认定的“躺平式”干部,强化跟踪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全程纪实,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督促其整改提升,进一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精细管理——探索开展“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

针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缺位等问题,本溪市委组织部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牢牢扎紧“八小时以外”监督的“篱笆”。会同市纪委监委机关周密制定并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研究制定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操作办法,探索建立重点监督对象“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档案,细化监督举措,围绕3方面明确16种重点监督行为,通过强化内部监督、上级监督、外部监督、用人监督、家庭监督,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考察识别干部,不断净化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同时,坚持日常了解和重点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干部提拔使用等关键节点的考察考核与管理监督,确保精准选人用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精彩晾晒——创新举办“三年行动亮赛台”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引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在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本溪市委组织部联合新媒体创新打造政论活动——“三年行动亮赛台”。活动以职能特点、单位性质为基本分类标准,科学设置赛道,将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划分类别,有计划、分领域组织德才素质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采取“讲述+演示”等形式登台述职述责述绩。目前已成功举办3期亮赛活动,亮赛主体分别是市政府经济发展部门副职领导干部、县区委副书记和政府常务副职、各县区政府“一把手”。特别是近日举办的亮赛台活动,聚焦县区对全市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由各县区长作为亮赛人,围绕县区发展定位和个人主责主业,通过现场“述”、同台“比”、专家“问”、当场“评”的形式,综合考核素质能力、工作业绩,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