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庄商务区。(吕秀芬摄)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经过多年的培育,莘庄镇已经形成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两大特色产业生态,为莘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产业基础,也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

"莘庄也是聚焦重点,提前布局,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莘庄镇党委书记吴敏华介绍,莘庄将打造"三中心一空间"的产业生态平台。包括莘庄镇工业数字化创新中心、莘庄镇集成电路联合测试中心、赛迪研究院上海分中心,同时还要引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字教育研究创新空间。

这些平台的陆续建成,将赋能莘庄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转化创新成果。未来,会有更多科技创新动能汇聚于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圈,不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新潮赋能新发展

为推动莘庄主城副中心建设,优化闵行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的营商服务环境,临港集团与闵行区携手,通过"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创新机制,共同打造了临港莘海科技园。这一园区不仅围绕数字经济与硬核科技抢占新赛道,更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服务,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了轻装启航的港湾。

临港莘海科技园位于莘庄商务区,东临七莘路,西靠春申湖,项目总投资约9.6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2335平方米,包含6栋建筑。园区周边公共交通体系成熟,距离虹桥枢纽8公里,浦东国际机场40公里。附近的商业、休闲、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也十分丰富。

去年7月18日,临港莘海科技园启用仪式举行。作为工业软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园区链接临港品牌资源,发挥临港集团在产业园区运营和科创项目培育的丰富经验与资源,导入优质科创项目,实现产业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莘庄镇在园区6号楼集中优质资源打造莘庄投资会客厅,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园区的服务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拾音科技,一家专注于汽车及智能产品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舒适性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近日在莘庄镇取得工商执照,正式入驻莘海科技园。作为上海总部办公地,该公司将包含研发、试验测试等功能,为闵行区的智能工业软件集群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港莘海科技园里的新质生产力展区。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拾音科技在2023年实现了1.3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0%,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2.85亿元,至2025年突破5亿元。在谈及为何选择莘庄作为公司新家时,拾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莘庄的产业氛围浓厚,有着强大的产业链条和成熟的配套设施,当然交通也十分便利。在与莘庄招商团队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的专业、热情与自信,所以我们坚定地选择落户莘庄,相信在莘庄定能大有作为。"

招商方面,园区已经与多家企业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拾音科技、友机技术、航芯电子、熙流数字、波态生物等企业,完成了约2.1万平方米的租赁。此外,园区还依托招商推介会、"创享莘城"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推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加速集聚。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莘庄维璟中心的写字楼内,升降着的电梯穿梭过多家芯片相关的企业,从制造芯片材料——晶圆体搬运的"尊芯",到集成电路芯片产品设计、研发的"广芯",再到芯片最终投入使用的智能产品研发公司"龙旗"……在这里,一座"芯城"正在加速崛起。

"这里的氛围很像硅谷,环境优美,交通和生活都很便利,非常适合企业研发、人才居住。"广芯电子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CEO戴忠伟回忆道,"我们找到莘庄商务区,来到春申湖畔,可谓一见钟情。"

2007年,海外归来的戴忠伟在上海开启了创业之路,成立了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的模拟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芯片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安防、网通、智能家居、家电等通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及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

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原有场地不再适用,经过多方考察,广芯电子于2022年11月落户闵行区莘庄镇。

"搬来后发现,邻居都是我们的客户,大家沟通交流起来更方便顺畅,有时候他们还来借我们的会议室。"戴忠伟笑道。

成为邻居的不只客户,还有竞争对手。在戴忠伟看来,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的打造,更有助于芯片产业蓬勃发展,一个地方若没有集聚效应,没有竞争关系,产业则难以蓬勃起势。

如今,广芯电子在竞争激烈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行业走出了自己的市场,"2024年,我们有信心在智能工控、手机、安防、储能等领域营业额增长40%至200%。"

截至目前,莘庄镇已有近50家集成电路企业和近40家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基本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集聚态势,莘庄正在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莘"政策助推产业集聚

莘庄镇的特色产业集聚态势并非一蹴而就,相关政策的落地也极大地帮助相关企业在经营发展关键期迅速发展壮大。莘庄镇的集成电路产业"莘十条"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支持创新孵化、鼓励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莘庄镇又推出了"莘十条2.0"政策,不仅增加了普惠性和广泛度,还新增了"支持创新孵化"和"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项内容,以加快推动创新策源地建设,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态。

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莘庄镇也积极谋划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据悉,工业软件政策即将出台,该政策将围绕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产业集聚、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为工业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尊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萌直言道,"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多项鼓励性政策,包含了研发奖励、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这些政策对于企业有着实质性的帮助。这对初创公司来说太关键了,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运营成本,让我们能轻装上阵。"

随着产业迅速发展,人才缺口显现,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尤为关键。"市级、区级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为相关人才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戴忠伟谈道。

莘庄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空间优势,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如艾为电子的带动效应,引入龙旗、季丰、豪成、易景、智创文达等同类企业扎堆聚集,让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另一方面积极创建产业生态,在市知识产权局备案成立"闵行区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召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知名行业专家、金融机构成立了"莘庄镇集成电路与工业软件产业专家智库"。

近年来,莘庄镇积极打造以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目前,该镇已形成总部经济为引领、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为主导,在线新经济为延伸,专业服务业为重点的"1+2+N"产业发展布局。相信未来,莘庄将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莘庄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链接

铁路镌刻红色记忆 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庄火车站旧貌。

1949年5月15日,莘庄解放,比上海全域解放早了12天。随着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人们不禁回想起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其中,莘庄镇作为上海西南部重要门户,其铁路线不仅见证了历史变迁,更成为连接红色记忆与现代发展的纽带。

解放战争时期,莘庄铁路作为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运送解放军和物资的重要任务,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沿线的人们积极参与人民解放事业,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莘庄铁路已不再承担主要的交通功能,但它所承载的红色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

铁路莘庄站是让轨交莘庄站升级为莘庄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的关键一步。作为新建上海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上海南联络线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如今新建铁路莘庄站正在进行铁路南侧的第一阶段施工,为第二阶段铁路改道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中的铁路上海莘庄站。(盛志俊摄)

结合城市更新,莘庄铁路周边的莘庄老街区域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为打破现有存在的空间拥挤、设施陈旧、功能缺失等问题,莘庄将对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让这一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目前,老街的改造方案已基本成型。根据方案,未来莘庄老街区域的街道空间、交通线网,公园绿地和滨水空间都将焕然一新。而为了延续老街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改造时还将结合莘庄文化中特有的莘溪、绿梅、编织等元素,打造五条文化脉络,成为莘庄特色文化足迹游览路线。同时,老街的业态也将更新转型,满足各年龄层的吃、住、娱、行等经济发展,让这里成为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老街西面的莘庄公园,也正在探索"围墙打开、街景相融"的形式,将公园融入城市开放空间,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出门可见绿、推门即入园、街区可漫步"。

此外,莘庄深挖本土红色故事,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从旁观者变为演绎者。收录了1700余张不同主题的门票文化展览馆、"一湖一站一林"打造的春申湖党群文化园、5串数字浓缩而成的"莘"光逐梦党史展厅等一批红色文化阵地孕育而生,让红色资源转换成莘庄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丰满着莘庄的城市底蕴。

书记"莘"课堂和"莘"长征路上两大践学品牌建设、历史话剧《莘溪人家》等文化品牌,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深度结合,生动展示了莘庄深厚的红色基因,也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站在了时代发展新的起点上,更加清晰地绘就出莘庄未来发展的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