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经,可惜真经在这,能读懂的人不多。咱们继续解读道德经第五卷,法卷的中节。

【原文】

正言若反: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华馆,燕处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正言总好像是反话一样:重是轻的根,静是躁的主宰。所以,君子终日前行,也不会远离辎重。虽然有华丽的行馆,也能安然自若。这也是为何万乘之帝王,而能以其自身而轻于天下?轻就会失去根本,浮躁就会失去主宰。

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不妄为的心态去作为,以不求事成的态度而做事,以不求美味的感觉去品尝。大本是小,多本是少,解决困难的问题要从容易的部分入手,做大事要从细节开始。天下的难事都是从易事做,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开始做。因为圣人终于没有做过大事,所以能成其大。

【解析】

真话听起来就像假话,正话听起来就像反话。这里是点题,也是要引申出接下来的话,或许难以用正常的逻辑理解,但却是真实不虚的。

重为轻根是何意?重是尊是贵,而轻是卑是浮。重是轻的根本,你想浮起来,就要有根基才有可能,不然是立不住的。

静为躁君是何意?静是定是平,而躁是乱是急。静是躁的主宰,你想躁动之前,先要能静定下来才可以,不然就没了章法。

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借着上一篇,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继续解读轻重、静躁的分别。

君子占柔占弱,是因为柔弱可以形变可以相变,有更强的包容性。而君子占重占静,是为了有根基起点。可以看出,柔弱重静,都是阴性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君子守阴(守雌)而擒阳。

所以古人说:男人浑身都是阴,只有一处阳;女子浑身都是阳,只有一处阴。而我们都知道在六爻时,少为贵,例如一阴二阳时,则此卦为少阴,为阴爻,阴虽少却定性。

因此若想要真阳,只能守纯阴。静极生动是真动,阴极生阳是真阳。这就是君子做人做事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了。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所以,君子终日行走,不论做什么,去哪里,都不离开其辎重。辎重是什么呢?行军打仗时需要的武器粮食等等必需品。那君子的辎重是什么呢?就是其美好的德性,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品格。做事都要有重心有重点,不会飘忽浮躁。

虽有华馆,燕处昭若。

哪怕有华丽的公馆,也能安然自若,不被诱惑,不会躁动。人在外面行走,会被人带着“见世面”,如果没有城府,见了什么都哇啊哇的,难免让人觉得轻浮。如果不离其辎重就不会有上面的问题了。

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这句话是反问,万乘之王,乘就是战车,古代的军队,一架战车需要配备几十人。千乘之国就是有万人以上的军队的大国了,战车有万乘,这就是超级大国。这么大的国家的王,怎么会以身轻天下?意思是,王就是要不离其辎重,要沉下来,不然如何能支撑起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宰。人不稳重,不宁静,就会没有根基和主张。这就是提醒君王,无论何时,不能失去重,失去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其实这里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人的最大问题在于预设,在于提前的预期。因为有了倾向性,就不再能客观面对现实,就会带上主观的色彩,产生好恶。世界会因为这种眼光而扭曲,会看不清真相,会操作变形。

很多人以为目的性强是好事,尤其是受到西方的那套成功学教育之后,就喜欢去设定目标,然后开始每天期待,甚至要幻想目标达成之后的幸福生活,进而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不愿意面对现实。

期待和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遇到一些朋友,原本自己做虚拟盘,非常厉害,可以说是那种稳定收益,年化翻几倍的都是,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规律之后,迫不及待就杀进去了。结果发现,实盘就不是那么回事,心态被调动得不像样了,操作也变形了,过去的那些方式方法全忘了。天天看消息,加群,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情绪崩溃。最后亏了九成,整个人都抑郁了,不得已退出来很久才恢复正常。

因为人很难做到无为,无事,无味,当和你产生利益得失的时候,你就是会失去前面说的冷静,失去前面说的稳重。你是一个普通人,操控一个小盘的时候,都会变形。当你是一个国王的时候,当你的每个举动都关乎超级大盘的时候,你的心态能稳住吗?

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抛弃这种期待,以无为无事无味的心,去面对那波澜起伏的现实,这样才不会失去定力,不会被那起起伏伏的波浪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