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讯】5月26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号召,26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生殖整形及修复分会、北京妇产学会联合主办的“新质医疗 普惠基层——‘女性尿失禁’规范化治疗基层行”在京启动,以普及女性健康知识,特别是尿失禁的规范化治疗。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和国内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30.9%左右,其中,中老年女性是尿失禁的高发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为此,本次基层行活动旨在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普及尿失禁的规范化治疗知识,让更多的女性患者受益。

资料显示,尿失禁是一种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尿液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丧失,引起的不自主漏尿,造成尴尬和痛苦,被称为女性的“社交癌”。尿失禁在女性中常见的类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以及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到50%左右,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提举重物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漏尿。

据介绍,目前在尿失禁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首先,部分患者因漏尿尴尬羞于就医,盲目使用各种所谓的“特效药”或“偏方”,引发不良反应;其次,部分医疗机构或个人存在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如滥用抗生素、过度手术等;此外,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或个人利用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性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盆底泌尿科教授刘禄斌在启动仪式上介绍,女性尿失禁规范化治疗将从这几方面开展:

——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同时,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鉴别诊断不准确,导致误诊误治。

——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个人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误导性治疗行为。对于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和纠正。

——提高公众对尿失禁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常见误区,引导患者正确就医。

——加强尿失禁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生殖整形及修复分会副主委赖爱鸾教授提到,女性尿失禁基层行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科技融合创新:该项目积极响应政府对尿失禁问题的重视,融入AI等前沿科技,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尿失禁的早期预警与个性化管理,提升治疗效率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顶尖医疗团队下沉服务:汇聚国内外资深医疗专家,将直接进入基层,提供技术支持,举办专题培训、会诊、健康知识讲座,为基层医护人员传授最新的尿失禁规范化诊疗流程与技术。安排学员到标杆单位进修和专业技能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助力基层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或提升尿失禁专科能力,使之成为当地尿失禁规范化诊疗的标杆。

圆桌论坛环节,大家围绕“女性尿失禁”共解疑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陆叶教授阐释了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的区别及分别治疗,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齐海梅教授讲述老年运动医学与尿失禁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张峰教授就再生医学应用于女性尿失禁发表了观点。

该项目还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直接惠及广大患者,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的诊疗服务,从而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自信的老年生活方式。

参加启动仪式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反映,“女性尿失禁规范化治疗基层行”活动,核心在于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严谨高效的诊疗路径,确保每一名患者都能接受到专业个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望改变现状,让更多的女性摆脱“社交癌”的困扰,重获生活自信与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创会会长殷大奎、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秘书长熊吉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授卢丹、北京妇产学会秘书长何贤周等,出席本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女性尿失禁问题医学专家答记者问

一、记者问: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现状,对女性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主任医师赖爱鸾答:中国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成年女性的患病率约为4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病率高达70%。据估算,中国目前有大约9000万女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然而,尽管患者数量庞大,真正就诊并接受规范治疗的女性却相对较少,整体就诊率不足一半。

尿失禁的定义及危害?

尿失禁,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社交的疾病,因此也被看作是“社交癌”。相关研究显示,尿失禁已成为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后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尿失禁患者将越来越多。

尿失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妊娠及分娩、绝经、先天异常、手术后遗症以及其他因素如高龄初产、抽烟或肥胖等。其中,妊娠及分娩是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经阴道分娩所致盆底损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也会引起盆底组织松弛和尿道收缩障碍,从而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尿失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反复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出现湿疹、皮炎等疾病情况增加。部分女性甚至因此罹患抑郁症。因此,对于尿失禁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就诊率不足和公众对尿失禁认知的缺乏,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中国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尽管患者数量庞大,但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却相对较低。因此,加强公众对尿失禁的认知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记者问:如何认识老年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什么?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病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齐海梅答:老年性尿失禁是困扰老年人群的一个复杂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包括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衰退,这可能影响尿液的控制。其次,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或状况,如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无力,从而引发尿失禁。另外,尿道狭窄或炎症、膀胱结石或肿瘤等也可能刺激膀胱,导致尿失禁。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女性。这通常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腹内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等)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排出。而真性尿失禁,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张力增高,同时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导致尿液无法控制地从膀胱流出。尿失禁的症状可能包括小便急迫、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间尿频等,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出现尿失禁情况的老年人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医生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提肛运动、紧缩肛门及阴道的运动等,加强盆底肌的训练,改善尿失禁症状。药物治疗则适用于尿失禁与体内雌激素减退有关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雌激素。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导致的尿失禁,如生育时盆底肌损伤或男性前列腺增生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老年性尿失禁是一个需要综合多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的复杂问题。预防是关键,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控制咖啡因摄入以及定时排便等生活习惯的调整都有助于减少尿失禁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强调,及时咨询医生并依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重要方面。

至于治疗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药物和手术方法,还可以考虑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盆底肌肉的收缩和增强,促进膀胱管理和控制排尿能力的改善。

这里,我们要提醒各位老年人,尿失禁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别而异,如有疑虑请务必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与医生一起探索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三、记者问:尿失禁,是手术重要还是诊断重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院主任医师刘禄斌答:尿失禁是指不自主的无意识排尿,通常是指因结构改变而引起功能障碍。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咳嗽、大笑、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急迫性尿失禁伴尿频、尿急,神经性、特发性因素,可与压力性尿失禁同时出现。充盈性尿失禁有长期排尿困难、膀胱潴留,神经源、膀胱出口梗阻等病因。

可见引起尿失禁的因素很多,并非所有的尿失禁都是压力性尿失禁。尿失禁的治疗以完善的病史及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需排除其他复杂的尿控问题,比如神经源性膀胱、急迫性尿失禁,尿道梗阻,尿道憩室等。如果没有鉴别诊断,盲目手术,会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术后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排尿困难等。

那么,我们常见的手术主要是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或者混合型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该类患者主要是由于尿道高活动性引起,手术方式主要有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是经耻骨尿道中段悬吊术(TVT_E)等。手术难度不算高,手术时间也较短,但要想让患者充分获益,前提是有明确的诊断。

四、记者问: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的区别以及如何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陆叶答: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在没有膀胱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由于增加腹压而出现的不自主漏尿的现象,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在咳嗽、打喷嚏或者跑跳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急迫性尿失禁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急迫的尿意并在尿急时出现漏尿,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压力性尿失禁在漏尿时并无尿意且是增加腹压时出现漏尿,而急迫性尿失禁在有尿意时出现的漏尿。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术式为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另外还有BURCH手术、尿道旁注射等。

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先排除泌尿系感染以及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治疗方法有膀胱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一些难治的患者,可以行骶神经调节治疗。

五、记者问: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新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卢丹答: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用力、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出现的非自主漏尿。SUI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症状之一,极大地影响了妇女的社交生活,甚至造成社会孤立,是女性产后及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我国成年女性SUI患病率高达20%,在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高达28.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以及生育年龄的增加,SUI的发病率将不断升高,势必进一步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所以成为近年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对尿失禁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女性SUI的首选治疗方式,适用于症状轻、中度患者或不愿、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重度患者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只有重度尿失禁才需要手术治疗。为了减少重度SUI的发生及避免因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重视SUI预防措施及对轻中度SUI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

因为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盆底功能减退引起,所以预防及保守治疗目的就是提高盆底功能。一线推荐方法就是盆底肌训练,必要时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尿失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虽然我国开展尿失禁的诊治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许多医疗机构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诊断不够准确、治疗不够规范、忽略日常生活管理等,这就导致了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和疾病的反复性。因此,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诊治亟需推广。

近年来,随着盆底疾病整体康复理论的逐步推广,认识到在整体康复理论指导下,制定疾病诊疗策略会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SUI的整体康复策略也是以盆腹力学为基础,制定个体化、多种方案联合的治疗方法,最终达到盆腹、脊柱骨盆乃至整体姿态的快速康复,从而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具体措施,不仅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电生理技术、针灸、运动康复,还包括近几年逐步开展的二氧化碳激光、磁刺激治疗以及整体姿态康复等新理念、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