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直在强调的,就是相对性,也就是所谓的辩证,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道德经的每句话,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一种对立的逻辑在,这种逻辑几乎成为了行文的定势。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道德经第四卷上节,到底又揭示了什么阴阳之道。

对立而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教之也。

方而不隔,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塞其欲而闭其闷,和其光而同其尘,锉其锐而解其纷。

是谓玄同。

故,

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祸是福的倚靠,福是祸所隐匿之处。

谁知道一件事是福还是祸呢?没有绝对的正面啊。

正两次就是奇,善两次就是妖。

人们不明白这个很久了,因此圣人是这样教育的。

方正而无隔阂,清廉而不尖锐,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炫耀。

智者的话不多,行不言之教,多说话的人不智慧。

圣人堵住自己的私欲来化解百姓的苦闷,收敛自己的光芒来同化百姓的尘垢,锉平自己的锐利化解世间的纷争。这就是让天下大同的方式方法。

所以圣人,

不可因为得到谁的利益而亲近谁,也不可因为没有得到谁的利益而远离谁。

不可因为得到谁的利益而有利谁,也不可因为没有得到谁的利益而损害谁。

不可因为得到谁的利益而尊贵谁,也不可因为没有得到谁的利益而轻贱谁。

因此圣人(大道)是天下贵。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塞翁得马 焉知非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析

这段话有点长,但是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是道德经第一次正面回答了,圣人之教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文中首先提出了福祸是无正的,没人能分辨是福是祸,就好像正复则为奇,正正得奇,善善为妖,偏性这种东西,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没有定论,孰知其极?哪有人能说清楚阴阳是非黑白?这一秒是黑,下一秒就变成白了。这一刻是福,下一刻就变成祸。

人们不懂这个道理很久了,所以圣人才要出来教。教什么呢?

既然分不清祸福,也就是从天道来讲,没办法让事物长期保持在偏性中我们喜欢的那一端,那索性就消灭掉这个偏性。这就是圣人给出的最终答案:大同!

大部分人一生都在增加偏性,喜欢黑,然后讨厌白,喜欢蓝,讨厌绿,喜欢驴,讨厌象,喜欢甜豆腐脑,讨厌咸豆腐脑。这在道家看来是什么?这就是增上无明,妄上生妄,头上安头,无限迷妄堕落。

哪有黑,哪有白,哪有象,哪有驴,哪有甜,哪有咸。都是妄想妄心妄念,如果在这个妄上再添加上了欲望执着,如甜的好,咸的不好。甚至在欲望执着上再加一层是非对错的争论,南方人就是要吃甜,北方人就应该是黑的咸的,那就是无明再无明,可以无限争议下去,甚至变成地图炮,变成争吵,甚至最后发展为你死我活的战争。

豆腐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而不隔,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我们的文化就是合,你可以方,但是你不能发起隔阂,你可以廉洁,但是你不能以此刺痛别人,你可以直接,但是不能放肆待人,你可以光亮,但是不能炫耀闪到别人。你有再多美好的品质,都不是你去影响别人的理由。

因为按照咱们的理论,那些相都是没意义的,好或者坏都是泡影。但是如果偏执一端,就是挑起了纷争,让矛盾变得复杂而深入,导致动乱。很多矛盾都是人为制造的,如果认真了就是矛盾,如果一笑而过,就平静下来了。

比如说西方喜欢挑拨的性别对立,过于强调性别,现在产生出了一百多种性别,以至于沃尔玛购物袋也是和男女平等的一种性别,这就是在人为制造对立。身为天子,站在任一方都是不对的,支持男权,支持女权,支持购物袋权,都会让分裂加剧。

因此上面的就是一种要求,方而不隔等等,我们对这种性别问题一直没有隔,没有刺,没有肆,没有耀,所以我们并没有和韩国日本那样有那么严重的对立矛盾,这就是我们的智慧。把矛盾消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