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部书,想必大家都读过,但是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内容很奇怪:

八十一章之间缺乏关联,好像是各自独立的,整书读起来逻辑不顺,主旨不明。

如果我说,真正的道德经,并不是现在通行版的样子,内容差距极大,你信吗?

现在流行的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版本的内容和章节顺序差不多,哪怕是马王堆帛书版也只是分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文字稍有不同,但八十一章的顺序却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些版本其实都是东周宗庙动荡之后的乱版,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顺序。

竹简版道德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乱版道德经,我这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伏羲当年传黄帝易经、内经、德经、乐经、阴符经等内容,希望黄帝能以此为教化根基,修身齐家平天下,以期早日让天下大同。

黄帝悟得大道飞升之后,这些教化众生的典籍,也以帝位继承的方式次第传承。

而五帝到了大禹时,因其谋求一家独大,帝位变成了家族私器,众生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家天下的弊端很明显,若家族传承者的德行不足,朝野必会发生混乱。到了商朝末期,纣王彻底背弃礼教传承,抛弃道德伦理,以人祭等方式勾连各路神鬼横征暴敛,引发天怒人怨。

终南山天帝东皇太一现世,附身于周公旦之身,再开封神榜,命姜子牙将绝地天通后残余的鬼神余孽荡尽,让世人不再事鬼神,获得了完全的自主权。

姜子牙伐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平后,周公再传易经,托名给已故的周文王,并再传礼教,是为周易和周礼。

周易和周礼是教化百姓用的神器。

而道德经,就是周公留下的天子专门教材,为的是防止再出现如商纣王那样残暴的天子。因此道德经中有很多天子的德行要求,同时还有治国理政的内容,这是专门讲给天子的。

按照周公的设计,天子有三公四辅,其中聃公就是四辅公之一,负责礼教天下和教授天子。初任聃公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卫康叔;最后一任聃公就是老子。

这套礼教体制运行非常好,天子尽责,百姓安居,成就了西周四十余载而无一狱的成康盛世。四十年没有人犯罪,监狱里一个人都没有,这不就是奇迹吗?周礼体系真的非常强大。

周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任何体制都会有漏洞。这个体制的漏洞就在于:天子如果不服教化,该怎么办?

周厉王就是个例子,因贪婪和暴政,百姓们忍耐三年后暴动将其赶走了。好在他死后,国民还是把政权还给了他的儿子周宣王。但到了周幽王荒淫无道,朝政废弛,周王室衰落后典籍全部被哄抢,流传到民间成为了诸子百家,这真是“一鲸落万物生”。

最宝贵的易经为孔子所得,成就了一代圣人。道德经也是被抢夺的典籍之一,为尹喜所得,其谎称是老子出函谷关时所作,但这个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

尹喜虽然得到了竹简,但不幸的是因为竹简已经散乱,其行文顺序也因此被破坏。作为天子教材,谁都没读过,重新排序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尹喜索性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排序,将五千多字的竹简,排出了整整八十一章。

道德经竹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老子并没有出山来改动这部经典,而后人更没有证据去改动这部经典,所以就如此代代传承,到西汉时这版就已经变成了通行版了,后面出土的再多版本变化也都不大。

那难道我们就再也见不到西周时的道德经了吗?当然不会了。其实原版的道德经,一直在私密传承着,甚至道门有极少部分的人还在口传,话说真正的好东西其实都是口传心授的,不落文字,隐秘性极强。

但我认为守密这种事并不见得符合现状,古人这么做的初心,是怕外人获得神器而私用为祸世间。但是这典籍早已遍及全世界,未见几人能读懂,何不拿出来,或许能得几个有缘人,也算是多一个传承,发扬我们的文化。

我本散人,不在门中,没有声望权威,传播力也不大,且我自认为,我的粉丝们心性都还不错。就由我就来做一些内容,设置一定的门槛,把这个西周版道德经限制在极小范围内讲授。深入交流时,我也能在沟通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方心性,再做灵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