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3日,躺在加拿大免费养老院的病床上,已然中风三年的张国焘,最终在萧瑟的冷风中闭上了双眼,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张国焘的前半生可谓是波澜壮阔。

但他却罔顾革命的初心,最终背叛了革命,不仅让红四军损失惨重,更甚至还直接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成了中共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叛徒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时张国焘仍旧不知悔改,在回忆录中多次诋毁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央领导人,但他却始终对我党的两位将领充满敬意:

“他们并不如何显露锋芒,但却是天生的军事家,各有各的独到之处。”

让“叛徒”张国焘敬佩的这两位将领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恶意诋毁毛主席,仅对两人表敬意

1934年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屡次转危为安,最终中央红军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顺利在懋功会师。

当时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损失极大,只剩下一万多人,而红四方面军却足足有八万多人,野心勃勃的张国焘便以此为借口索要指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一刻开始,张国焘和毛主席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解的矛盾。关键时刻,毛主席作出了让步,将指挥权交予张国焘。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国焘根本没有指挥军队的能力,他的错误决策让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之后毛主席重新拿回了指挥权,他非但没有责怪张国焘,还继续对他委以重任。可张国焘不仅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反而产生了叛党的想法,于1938年从延安叛逃,丢下老婆孩子只身一人前往武汉。

得知此事后,红军的将士们都异常愤怒,一致要求把张国焘的妻儿扣下来当人质。但主席没有这样做,而是亲自派了几位交通员,将张国焘的妻儿一路护送到了他身边。

“在长征路上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从毛主席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张国焘的背叛给他带来了多么沉重的伤害,但他从未报复过张国焘,对其可谓是仁至义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张国焘是怎么做的呢?投奔敌人后他处处与我党作对,甚至培养大批特务前往延安进行破坏行动。

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对中国充满敌意,甚至在回忆录中大肆抹黑和诋毁我党的领导人。这种行为实在叫人痛恨,就连他的妻子都大骂他没有良心。

当年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几乎所有跟他共事过的人都遭到了他的恶意诋毁,但唯独有两位将领是例外,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

1901年,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他本名徐象谦,因为父亲希望他能一辈子谦虚做人。后来徐向前参加革命,才改名为向前,意喻革命不断向前,中国能够早日迎来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徐向前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该校著名的一期生。这里是徐向前一生辉煌的起点,也是他革命理想觉醒的地方。北伐战争开始后,徐向前被选拔为学兵队少校队长,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当时的黄埔军校里都是一帮怀揣救国之志的年轻人,他们在一起讨论理想和抱负,讨论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徐向前很快便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蓄意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的处境顿时变得艰难起来。

蒋介石的“清党”行为让徐向前看透了他的真面目,随后他便坚定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誓要为了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相比较于其他几位开国元帅,徐向前的存在感似乎不是那么高,但他打仗向来勇猛,曾经创造了解放军历史上18个第一。

曾任第四方面军政委的李先念曾这样评价他:“向前的军事胆略无人能及,从来就没有怕过,越是打大仗、恶仗,他就越兴奋越有精神。”

红四方面军是出了名的能打恶战,善打恶战,这与徐向前出色的指挥才能是分不开的。而他也凭借这种能力,在30岁那年便成为了队伍的总指挥,放眼整个近代史当真无人能出其右。

“一定要把战士们当作我们的亲兄弟,当作我们的亲生儿女一样爱护,不允许蛮干不讲战术,一定要尽力把伤亡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徐向前元帅生前的名言,他总是把每一位将士都装在心里,以至于他总是能创造一些战争奇迹。

用实力创造奇迹,用生命诠释大义

在红军作战的历史记录里,由徐向前指挥领导的双桥镇战役,红军第一次创下全歼国民党一个师的壮举。

在红军反六路围攻时徐向前更是创下了歼敌最多的记录,以低于敌军两倍的8万兵力收割敌军10万人。而这样的数字在其后的晋中战役中又再一次出现了。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承载着巨大的荣誉,但同时也暗含了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会满盘皆输,但徐向前元帅从未输过。

抗日战争中,徐向前元帅依然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先后策划了多起对日军的袭击,是抗日战争历史上击毁日军汽车数量最多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解放战争后,我党逐渐由劣势转变为优势,但刚开始的时候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太原战役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攻克大型城市的攻坚战,当时解放军只有10万兵力,而敌人足足有13万,火力配备也远优于解放军,还有固若金汤的济南城作为保障。

但在徐向前的指挥下,解放军硬生生啃下了这块“铁板”。可以说是徐向前开创了我军攻克重大城市的先河。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徐向前仅率领6万人,便在一年半时间里完成了歼敌30万的壮举。

这种战损比,放眼整个世界战争史都是极其恐怖的存在。正因如此他自从加入红军开始便身居要职,之后更是一直处于军队的核心领导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熟知的胡耀邦、陈锡联、秦基伟等著名将领都是徐向前的“门生”,都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

但即便身居高位,徐向前从未摆过“官架子”,待人始终和善如初,因此人们总称呼他为“布衣元帅”。

徐向前一生生活简朴,爱好书法和手工,还会演奏各种乐器。他居住的小院里被他养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平日里小院里总是一尘不染,处处都充满了生活情调。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表示不必为他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必开追悼会,把他的骨灰撒在大别山、太行山一带。同时他叮嘱子女一定要永远跟党走,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元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让人挑不出任何瑕疵,也难怪像张国焘这样的“叛徒”都对他没有任何意见。

在张国焘眼里,徐向前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指挥官,同时也极具个人魅力,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功勋人物。

而除了徐向前,还有一个人也让张国焘敬佩不已。这个人同样是黄埔军校的一期生,也同样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他就是战功赫赫的红军优秀将领蔡申熙。

相较于徐向前元帅,可能知道蔡申熙的人少之又少。而其中原因并不是蔡申熙不够优秀,而是他早在长征时期就牺牲了,当时年仅26岁。

蔡申熙是湖南醴陵人,中学时便经常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这为他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蔡申熙先是在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之后成绩优异的他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生。

蔡申熙比徐向前更早入党,他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一直在中央军事部担任重要职务。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我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在中央的指示下,蔡申熙前往阳新发展武装力量,随即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并担任军长一职。

1931年,15军和第1军合编为第4军,随后与敌人展开了多次大规模战斗,蔡申熙多次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国焘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蔡申熙是个老同志了,早在他进入黄埔军校前我们就认识,他遇事冷静又有章法,对待工作十分积极。他厌恶军阀恶习,在军事领域有超凡的指挥才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这样优秀的一位同志却早早牺牲,如果他能活到新中国成立的话,十大元帅很有可能会有他一个席位。奈何天不遂人愿,说起来,蔡申熙的牺牲和张国焘有脱不开的干系。

英雄永远被铭记,叛徒只会遭唾弃

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展开了第四次“围剿”,当时党内的一致意见是“避敌锋芒、另觅去处”。

可当时大权掌握在张国焘手里,他一意孤行,坚持要求红军和国民党军队正面对决,结果红军损失惨重。

在此之前,蔡申熙、徐向前等将领就多次劝导张国焘谨慎行事,但他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一心想展现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结果让红军陷入了困境。蒋介石自然不会给红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立刻调集大量兵力,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急关头,蔡申熙接任了25军军长,随即开始率领部队向西转移。本着“打不过就走”的思想,红四方面很快分成两部分进行突围,其中一部分由张国焘和蔡申熙率领向豫皖边界靠近。

但由于张国焘没有第一时间采纳这个建议,红四方面军已经错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国民党军队越打越多,最后整个队伍都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蔡申熙果断提出让主力部队先撤离,随后他带领部分战士开始垫后阻击敌人的追击。

蔡申熙的阻击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但他却因此深陷重围,等到他确认大部队已经安全的时候,依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撤退,而是让身边的战士先撤出战场。

可就在他催促战士们撤离的时候,冷不丁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腹部,鲜血顿时就染红了他的衣服,随即他便陷入了昏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士们急忙抬着他撤到了安全位置,然而当时队伍缺乏药品和相关医疗设备,军医根本无法处理如此严重的伤势。蔡申熙醒来后十分痛苦,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但他依然用手示意将士们继续突围,直到彻底进入安全的位置为止。

当时的战况依然十分紧急,大家只能一边突围,一边祈祷蔡申熙能够挺过这关。但遗憾的是,由于伤势过重,当天下午蔡申熙将军便离开了人世,牺牲时年仅26岁。

蔡申熙的牺牲让全军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但大家也只能化悲痛为力量,一路向西突围,最终顺利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开辟了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如果当初张国焘能够早些采纳蔡申熙建议的话,也许蔡申熙就不会牺牲,红军也不会屡次陷入困境。

只可惜大家没有早点看透张国焘的虚伪本质,这才酿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不是有蔡申熙在,恐怕牺牲的也许就是张国焘了,相信张国焘对蔡申熙除了心存敬意外,还有数不清的愧疚,但他从未对此作过任何补偿。

有的人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1

989年11月,中央军委下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的名单,其中就有蔡申熙的名字。

虽然他牺牲时年仅26岁,但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足以载入史册,也足以与开国将帅们相媲美。

作为当年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徐向前和蔡申熙都将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值得每一个人的尊敬,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张国焘,但绝不意味着张国焘已经在内心悔过。

像他这样为了一己私利而置革命伟业于不顾的叛徒,必将永远遭受人们的唾弃,他也必将承受因此而带来的恶果。

不知道晚年躺在病床上苟延残喘的时候,张国焘有没有后悔过,在痛苦与孤独中黯然离世便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张国焘对我党历史上两位优秀将领的评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