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说任何具象的事物都是人性的延申,我觉得可以再补一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将以符合人性的方式向前发展。房子就是这样,

最近第四代住宅有了一波小热度,房地产由以前满足基本居住需求逐渐向改善需求过渡,像珠海、苏州、武汉等好几个城市都出台了要大力支持住房改善需求的政策,其中增加低密住宅的供应,发展第四代住宅就成了以后的趋势。

不像手机、家电每年都在迭代更新,住宅的代际划分的时间周期基本以几十上百年计,目前业内大多认为第一代是茅草房,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能遮风避雨;

第二代是砖瓦房,更加牢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但是对于功能空间设计就没咋关注,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有在楼道里炒菜的,有在阳台上炒菜的,一层楼里面可能只有一个公用厕所,没有隐私可言。

第三代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住的电梯房,除了居住面积更大以外,有了比较合理的功能空间划分,厨房是厨房,厕所是厕所,面积大点的不仅每户家庭有公用的次卫,主卧里面一般还带个主卫,对通风、采光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舒适度和私密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四代住宅目前没有权威的定义,国际上也没有通用的界定标准,不同国家的代际划分和定义都不一样,就我们国家而言,第四代住宅就是指立体生态住宅,国外的“垂直森林”、国内的空中庭院、森林花园都属于第四代住宅的范围。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

第四代住房”是绿色建筑的衍生品,融汇叠加了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街巷胡同、低层别墅以及第三代住房电梯房的特点于一身,并且能向高层建筑形态发展,又称“空中庭院房”“空中城市森林花园”。每层都有共享的公共院落和开放式可自由行走的街巷,人们可将车开到空中家门口,每户都有私家庭院,可实现种花、种菜、遛狗的田园生活,建筑外墙长满植物。每个建筑还使用到再循环的灌溉系统以及光伏太阳能电池,利用自然能源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此外,建筑植物不需要人力浇灌,直接使用循环雨水。

是不是有种理想照进现实的感觉,在大城市的钢筋水泥生活久了,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生活,既能享受城市便利的生活配套,又能满足面朝庭院、种花种菜、喂马劈柴的精神需求。

有一个传说,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帝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缓解他的王妃安美依迪丝的思乡愁绪,修建了巴比伦空中花园。第四代住宅就可被看作是为缓解现代都市人的“城市乡愁”。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住宅的迭代,同时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逐渐上移的过程。

听着很梦幻,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实际落地的项目。比如像意大利米兰的双塔公寓,“垂直森林”建筑的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大利米兰双塔公寓,首个“垂直森林”

这个项目2009年开始设计建造、2014年落成,分别有80米和112米高,共种有800余棵树(480棵大中型树木,300棵小型树木)、15000余株多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以及5000余株灌木丛。

之所以能成为鼻祖,不只是因为它第一个落地,他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

各个领域都存在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比如经济学里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建筑设计里面也遵循着不同的价值理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于各个领域),前者主张以人为本,凡事都将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而后者认为万物平等,应该以整个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为准则。

双塔公寓的设计师史蒂法诺·博埃里就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践行者,他希望垂直森林能将建筑变成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让人类的聚集区不再侵蚀自然。为此博埃里还编制了一份“垂直森林宣言”,阐释垂直森林对于城市的意义,强调新建筑、可持续生活,以及生态多样性的价值主张。

很多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在于具体的事物本身有多了不起,多惊为天人,而是背后的理念,是不是能发人深省。马塞尔·杜尚的《泉》,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性小便器,为什么能被评选为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品。传统观念认为艺术要是美的,要有高超的技巧,要有价值,但杜尚认为艺术本身跟价值、美不美都没关系,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某样东西来传达出艺术家的理念和想法,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塞尔·杜尚《泉》

为什么说这个项目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第四代住宅(以下都统称为这个称呼)的本质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要能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双塔公寓相比传统公寓能减少7%左右的能耗,对于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也都有帮助,毕竟种了这么多树。

但是,张无忌的经典台词“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看着“绿色”的建筑有很多隐性排放,比如为了支撑大面积种植绿植的露台,需要使用更多的建筑材料来支撑额外增加的重量,而且植物的维护成本也很高,每户每年的物业费高达7000欧元。

“绿色的建筑”不等同于“绿色建筑”,不是增加阳台面积、种点灌木植被等绿色植物就行了,背后是能源、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及污染处理、建筑材料等一整套系统,种多少树其实不是关键,国内第一个获得美国LEED绿色建筑铂金级认证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侨福芳草地,一棵树都没有。

在我们国家最早提出“第四代住宅”概念是在2016年,很快在2017年,成都就落地了首个第四代住宅项目——七一城市森林花园,具体项目情况就不再介绍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搜,在这引用一段《中国新闻周刊》此前对这个项目现状的报道,

七一城市花园社区实际入住率不高,植被缺少打理导致蚊虫聚集、遮蔽采光甚至植物高空坠落等问题。据七一城市花园社区住户反映,为保证垂直花园的整体绿化效果,庭院的绿化由专门的园林工程部负责统一种植,在产权上归开发商所有。但2019年交房至今,大部分房间仍然空着,由于长期缺乏修剪打理,植物已经漫出了阳台和栏杆,“看上去颇有几分荒凉”。

蚊虫、隐私安全、消防安全、建筑结构安全、居住成本等都是第四代住宅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想要住在森林里,森林里有蚊虫才是正常的生态;是否真的需要在家养花、种菜,种菜自然便免不了粪便异味;又是否愿意为这些增值价值额外付费,毕竟下楼逛公园不需要花钱。

探索更好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是必要的,符合人性的才能存续,在这个过程也是去思考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去伪存真,第四代住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