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我国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建设正逐渐进入饱和阶段,目前这个阶段“饱和”更多是指新开工的铁路项目正越来越少,但在建规模依然庞大,包括各主要类型的铁路在内,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100多个铁路项目在建,并且大部分是高铁。

未来随着拟开工铁路转为在建线路,而目前在建的又逐渐投产,这个时候也意味着我国铁路建设正式从增量阶段变为存量阶段(也可以称为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对既有铁路线路的运营及服务,但也意味着维修、维护成本的逐渐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高铁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年我国积累的基建能力和高铁技术怎么才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拉动经济增长呢?对此,小编有些自己粗浅的见解,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虽然增量相比之前大幅减少,但并不是说没有增量,也就是说未来铁路建设增量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依然能够起到对经济的一定拉动作用。

这个结构性特点可能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人口出生规模的减少、地方资金支撑能力的减弱以及我国对新增高铁的审批已经趋严等种种因素,新增高铁必要性不足的话很难再开工,至少会不断往后拖延,要求进一步研究论证。这样的话,新增高铁会更加聚焦在路网空白区域,或确实需要加密的路网中。普铁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且跟现在一样更多出现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海高铁工程

第二,除开确实需要新建的铁路外,由于我国普速铁路规模庞大,其中不少由于修建得比较早,扩能改造也将是今后我国铁路的一大方向,包括新增复线、增建二线、电气化改造等,从而增加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

第三、一些以前需要技术论证或集中力量推进的重大铁路工程或可以得到重点推进,也可以更加聚焦技术攻关,比如渤海湾、杭州湾的跨海通道,它们的建设难度非常大,但一旦修建确实可以大幅便利湾区两边城市的快速通行,比如大连与烟台、上海与宁波、舟山等;还有琼州海峡通道、台湾海峡通道等或都将进入进一步研究阶段。川藏铁路、新藏铁路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通道或将逐渐步入实施阶段,国家也将有更多财力来推动这些战略线路的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速磁悬浮列车

第四、以高速磁悬浮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高铁新技术若能顺利应用,那将产生两个直接作用,首先可以继续保持我国高铁技术的领先,其次也是更为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新高铁技术的应用若试点证明其价值性,那将推动新一轮新技术高铁的建设浪潮。犹如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带来的换机潮及相关终端设备的同步更新,带动的是一个又一个新产业。未来的高铁,犹如普铁到高铁的转换一样,高铁或也将更高层级的迭代并带动大规模的新建。

以上这些还只是国内铁路的几个可能性发展方向,依小编来看,修建铁路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积累的这些技术和经验将在世界大有用武之地,对比我国目前的智能手机、新能源产业出海一样,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出海”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铁出海

这个铁路“出海”,包含两个层次的方向,一个是加强我国与周边接壤国家的铁路互联互通,因此跨境铁路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比如现在的中吉乌铁路,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的跨境铁路。

另一个就是带着我们的铁路技术和经验远赴除南极洲外的另外6大洲,承建相关的铁路工程,要知道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普速铁路、高速铁路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写在最后:跟很多行业一样,我国铁路行业也正经历着变化,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转变并不是骤然发生的,而是缓慢演进的,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

本文由@铁路叨叨嘴 原创,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高铁等铁路交通发展动态!(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