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前,都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或者做出毕业设计,将大学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方能达到毕业标准。

理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及论文,非本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就连文科生的毕业论文也未必都感兴趣,唯有艺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只不过近几年,各所美院的学生作品,越来越叫人难以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美毕业生作品《超级蜂巢》火了,花2万做出一堆垃圾?

之前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清华美院的毕业生作品,千篇一律的眯眯眼,以及各种迎合欧美审美标准的艺术作品,难免会让人质疑该校的教育初衷。当时还有一些网友自我安慰,清华美院只是清华大学下属二级学院而已,并不是八大美院之一,不能代表国内最优秀艺术生的水准,设计水平还是要以中央美术学院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各大艺术学院毕业展拉开神秘面纱,讨论度最高的作品《超级蜂巢》出自央美一位女生之手。之所以备受关注,并不是有多么惊艳,而是实在让人将它与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有人形容巴黎埃菲尔铁塔,无论是从左看还是从右看,怎么看都是一座普通的铁塔,没什么稀奇,不知道怎么这么有名。央美这位毕业生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该作品有2米多高,无论是从哪个方向看就是一堆废纸盒堆砌而成。

若不是旁边有作品介绍,大家还以为这是其他毕业作品的包装丢在这里了。网友想不通的是,学生到底是怎么想到要设计这样的作品,与蜂巢有啥关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据说这个设计造价高达2万。但这并不妨碍,在大家眼中就是一堆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回应仍旧无力回天,网友:学历含水量真高

该作品的设计者给出回应,解释说这个作品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内部是有驱动电机的,通电后能自动旋转,作品的材料都是学生自己手动切割的。她表示自己来自工薪家庭,灵感来自奶奶有捡垃圾、攒废纸盒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透露,自己的设计过程并不顺利,在切割材料的时候被焊条划伤腿,不得不去医院打针、包扎。学生想借这个作品表达人也是“速朽品”的主题,也能通过该作品提醒大家节约能源。

在听学生解释前,还有网友看不懂却不敢轻易评价,生怕是自己艺术造诣不够才理解不到。听到设计者的解释后彻底失望了,原本还以为是黄金,结果还证实了真是青铜。作品唯一的难度,可能就是摞这么高而不倒,确实不容易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暂且抛开艺术性不谈,实在想不通2万花在哪了,电机和纸盒都没有这么高的成本,难道是去医院打针的费用也算在内了?说是为了呼吁节约能源,设计该作品花2万本身就不够节约。不知道捡废品的奶奶,看到孙女花2万做出这样的毕业设计作何感想。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样的作品央美的老师居然没人提出异议。还让学生顺利毕业,且作品公开展出。这样的学生也能拿到本科学历,难怪常有人说艺术生的学历含水量高,这下更说不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不是哗众取宠,雅俗共赏才是真

艺术向来就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标准答案可言。1000个人眼里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人持不同观点确实是正常现象,但这不是哗众取宠的理由,更不能因为大家都欣赏不了而否认大多数人的艺术品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但是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应该具备雅俗共赏的条件。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如果在艺术家眼里,这就称得上是艺术的话,那这个世界可以没有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不能直接把生活照搬到展厅然后强行赋予其意义。这样的艺术没有美感,不是造价高就能做出艺术性高的作品。要是把成本当成衡量艺术价值的参照物,那才真的叫黔驴技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也给各大艺术院校敲响警钟,是不是艺术教育方向存在漏洞,才会让学生没有理解到艺术的真谛。没有把精力放在创作上,而是想着糊弄,反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长此以往,艺术类专业的学历含金量更难以保证,就业率不理想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今日话题:大家看到这个作品有何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